这群人背景相似,都有着多年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而且自带流量,擅长营销,深谙传播之道,最为重要的是,伴随着他们一同入场的,还有资本机构。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投资电子烟的机构包括IDG资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梅花天使创投、同创伟业、普思投资等知名基金。仅在2019年上半年,就有30多家电子烟品牌拿到融资,总规模超过10亿元。
于是,自如烟之后沉寂了近十年的电子烟江湖,被各路人马搅得暗潮涌动,千烟大战,一触即发。
据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我国新增电子烟企业超过8000家,平均每天新注册的品牌超过20家。但在品牌方们跑马圈地、蒙眼狂奔之时,电子烟的乱象也一并蔓延开来。
甚至进入到群魔乱舞的状态。
首先,因为电子烟门槛极低,并且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品牌方鱼龙混杂,在质量与安全方面都很难得到保障。
在行业中,部分电子烟品牌为了获得暴利,对生产流程没有丝毫把控。而且为了制造营销的噱头,在烟油中肆意添加各种物质,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毫不在意。
另外,电子烟还存在着虚假宣传的问题。品牌为了宣传电子烟,打出“戒烟神器”等虚假概念,而且也极大提高了未成年人吸烟的概率。
这是过去一年电子烟行业的众生相。闯入者们乘坐着风口涌入掘金,一度将市场竞争推向白热化阶段;但由于高速发展,导致电子烟蒙眼狂奔,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亦是不少。
去年11月1日,电子烟“一号监管令”来临,从业者被迎面泼下一盆冷水。直到此时,人们才骤然发现,左右电子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依然还是监管。
政策关口
实际上,电子烟的发展与监管政策如影随行。
因为烟草具有成瘾性的特点,所以全球各国政府都对其采取管控措施。通常情况下,政策的变化会左右烟草行业的发展,电子烟同样不例外。
2005年,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未将电子烟划入烟草制品,电子烟成为漏网之鱼,迎来蓬勃发展时刻。2010年,FDA(美国药监局)将电子烟纳入医疗类产品严格管控,其在美销量大跌,遭遇滑铁卢。2012年,美国联邦法院认定电子烟属于烟草产品而非医药类产品,卸掉枷锁的电子烟再次井喷。
2019年,电子烟在全球多地再次遭遇“严管”。
事情起源于去年8月份,美国开始逐渐出现吸食电子烟疑似致死事件,且人数不断攀升,一时之间,电子烟成为众矢之的,全球监管的风暴也随之而来。
疑似致死的事件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对电子烟动刀,部分州政府限制水果口味电子烟的销售,全美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连锁超市巨头克罗格、美国最大连锁药店运营商沃尔格林纷纷宣布停售电子烟;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维亚康姆公司和CNN的母公司华纳媒体也宣布将不再播放电子香烟广告。
对电子烟采取严格管控的不止美国。据成都商报9月报道,目前世界上有189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电子烟的管控措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泰国等全面或部分禁止电子烟。
2019年,电子烟大起大落,政策监管将行业推入至暗时刻。
在全球监管风暴的席卷之下,中国的电子烟监管力度也层层加码。
虽然既定10月份出台的监管政策没有落地,但地方对于电子烟的管控却逐步加强,杭州、深圳、长沙等城市都将电子烟纳入控烟的范畴之内,监管的空白地段正在被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