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深圳,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随时去香港溜达一天,这也是我们周末消遣选项之一。一年里头,我们会来来去去个好多回,不过十之八九都不是购物,只是逛和吃,其中尤以上环中环一带为我们最爱,真叫一个百去不厌。
为何那么钟爱上环中环?因为这里充斥着最多老香港的历史痕迹和最地道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是最多文艺潮流小店的聚集地。
漫步其中,有百年古树和庙宇,有百年历史的叮叮车,有六七十年代经营至今面貌不变的杂货铺海味铺,也同样有着小型画廊、露天咖啡酒吧和创意十足的涂鸦墙,总之,历史的厚重、生活的市井、文艺潮流的轻松在这里相互交汇着。而这其中,又尤以隐藏在那些角角落落的美食最为我们着迷。
就上环中环一带而言,但凡在别人攻略上看过的、火爆网红的、米其林摘星或推荐的,可以说我俩的踩遍率还是蛮高。于是有了积累,才有这篇总结出来的8家我们光顾频次很高的餐厅及咖啡店的文章,且能完美的安排在一日之内。
如果有一天的时间,你既不想购物,也不想和人潮拥挤,那就试试以这份从上环到中环的美食清单来串起一个Yummy Yummy的一天吧。
11:00AM
无论是高铁转地铁,还是过境大巴直接到上环,一般我们都会在11点或之前抵达香港,第一站一定是步行前往IFC一楼的%ARABICA买上一杯Spanish Latte!
论咖啡的出品和口感,非%ARABICA莫属!%ARABICA第一家其实就在香港,而让它一炮而红的却是日本京都岚山分店。如今它已渐渐走向世界许多国家,进入国内的第一家是去年初的上海,年底也终于登陆了深圳,而在香港拥有4家门店。这是一家只卖咖啡的咖啡店,卖的只有Espresso、Macchiato、Latte及Americano四款。店内不设任何桌椅,门口的长龙和等候取咖啡的人群是常态,要么take away要么站在门口喝。
店内一台独家定制印有Logo的顶级Slayer牌意式咖啡机十分抢眼,上面放满大地色系的咖啡杯。
店内还有一个约4、5平方的全透明咖啡豆烘焙房也是让人等候时爱看的焦点。店名Arabica就是一种咖啡豆的品种,产于夏威夷和拉丁美洲,老板(日本人)买下了夏威夷一块地自己种植。
在此,强烈推荐他家的Iced Spanish Latte,真真的好喝!品尝之下便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放了一点炼奶。这款Latte竟然在上海、深圳,甚至日本的分店都没有,于是每次来香港,这里成了我们必来的第一站。
一乐烧鹅
11:30AM
但凡说要去香港吃烧鹅的,一般脑海里跳出来的不是镛记就是甘牌烧鹅,而对于叁家都吃过的我们而言,心中排位最赞的要属一乐了,其次甘牌,最一般的是镛记。
一乐来自五十年代的「一乐冰室」,后于七十年代在大埔经营「一乐烧腊」,算下来也有40多年历史了。当年在大埔时,一乐烧鹅便被外国的一档着名饮食节目所赏识并写下食评拍摄节目而受到歪果仁的喜爱。如今大埔店已没了,只剩中环这一门店,但过去数年都被评选为米其林一星餐厅。小店内的墙上除了贴着菜单外,就是满满的各路明星名人的合照。
和同为米其林一星的甘牌烧鹅相比,一乐的烧鹅更香一点,皮更脆一点,肉质的汁水感更饱满一点,而且价格要比甘牌亲民一点。
除了烧鹅,他家的金牌烧腩肉也绝对和强烈值得推荐,真的是皮脆而肉入口即化感很强,一个接一个吃也不腻。
烧鹅和烧腩肉是每次来都必点的两道,然后会再点上一份汤濑粉相配,完美至极。说到濑粉,也许不少人会觉得这粉看着和米线或桂林米粉很像,但其实吃起来口感是又滑又韧又爽,完全不同。
我们每次从IFC买完%ARABICA,便步行约十多分钟到一乐来吃烧鹅,在此有两点建议,其一,要么比饭点要早,要么非饭点时间,否则排队真的蛮久,太浪费时间。这也是为何我们每次都在11点之前到。其二,人数少比人数多要容易有位。小店不大,座位挨得很紧,拼桌是必然的,店家不会浪费任何一个座位的。
生记粥品 & 生记清汤牛腩
12:45PM
看生记的店名,就知道招牌乃粥和牛腩。一共五家分店,叁家在上环,且每家之间距离近到也就十几二十米而已。
先说这粥吧。在未光顾「生记粥品」前,我们喜欢去「富记粥品」,但自打去了生记,喝完他家的粥,富记什么的都放弃了,略夸张的说,这家老字号的粥绝对能够代表粤式粥的经典和水准!当然,还是会有人会认为富记比生记好吃,吃这事永远是见仁见智的说。
生记的粥全是生滚粥,为何那么那么好喝?粥底是前一晚收工后开始熬制的猪骨瑶柱汤,然后再加入泰国米用明火煲至凌晨,第二天再依据客人的要求下粥料:鲩鱼腩、鲩鱼骨、鲩鱼片、鲮鱼球、牛肉……等等选择,所以这个粥底之鲜甜可想而知!店的招牌粥有叁:鱼骨鱼腩粥、鲮鱼球牛肉粥、及第粥,而个人最最推崇的是鲮鱼球牛肉粥,或者纯纯的鲮鱼球粥。鲮鱼球这玩意儿本身就是非常广东地道的食物,讲究的就是制作中鲮鱼、生粉的比例,是否加了陈皮吊味,而他家做的味道好吃到我停不下来。
也因此,他家的小食:香煎鱼饼也是招牌(用的也是鲮鱼),且煎鱼饼每天只卖到5:45基本就要拜拜。
最后必须推荐一下生记的清汤牛腩。早几年去香港,我们还会光顾一下九记牛腩,自从吃了生记牛腩后,果断放弃了九记。加之,每每经过九记,看到那条全是游客的龙尾夸张的排到了拐弯楼梯之下,真的感觉已被捧到不理智的地步了。相比九记,生记的清汤牛腩的汤头更清和鲜甜(九记较油),牛腩炖的很烂,加上火候正好的萝卜,一大碗下去不腻不流。
生记点粥要留意是分大和小碗两种,女生小碗(即袖珍)足矣,所有粥料可以双拼或叁拼。我俩每次去香港的午餐就是先吃一乐,然后步行10分钟到生记,堪称完美的午餐组合!
办馆
2:00PM
吃饱饭,走在上下错落颇具年代感的小街小巷中,时而看见有情调的小店,时而看见充满艺术的涂鸦墙。可以说,这里不仅是香港最适合没有目的的闲逛之处,更是最有情调的咖啡馆集中度最高之处,比如,这家位于半山的「办馆 LOF10」。
小店在上环一个较为偏僻的角落,旁边有一栋红砖老洋房建筑是香港医学博物馆(可作为导航定位),这里游客甚少,能专门来此的,我只能说真的城会玩。
办馆一词其实是一个延用了旧香港对于“商行”的专有称呼,而小店旧时就是一所商行,如今店内还留有那时候的铁闸,充满历史感,据说这里也是不少电影的取景点。
午餐后的第一顿下午茶,来这里坐着发发呆,喝上一杯咖啡,拍拍照(这里真是拍文艺照片的好地方),十分惬意。小店的iced latte、柠檬或提子苏打水都很不错,点心则以黑松露芝士叁文治和棉花糖多士最有特色。
地址:上环裕林台1号
Tom Dixon X Nodi
4:00PM
从上环往中环方向走到荷里活道,会看见这家叫Tom Dixon x Nodi Cafe的咖啡馆,是一家不仅有气质,来路很特别,且咖啡出品也很赞的咖啡馆。
顺便插一句,看见咖啡店外大LOGO下的斜坡上站着一溜的人吗?他们不是在等过马路,而是因为马路对面有这么一堵文艺范十足的墙,每个人都等着去那里摆拍创作一番。
Tom Dixon是英国一位非常知名的设计师,而这家Tom Dixon便是他在香港开设的亚洲区首家旗舰店。旗舰店共分两层,地下展示Tom Dixon设计的家俱、灯饰及饰物配件,而一楼则为咖啡室,由 Nodi 营运(Nodi本身在中环就有自己的咖啡馆)。
Cafe店内的设计充满了该品牌的特色:灰色大理石、红铜、黄铜的装饰。
坐在窗台位置,喝着出品极佳的Flat White和Affogato,看着窗外车来人往的街道,绝对是走累了喝一杯品质咖啡的最佳之处!
地址:中环荷里活道52号
公利真料竹蔗水
5:30PM
每每去香港,总会有意无意的去寻觅一些开了几十年,甚至历经几代人的老店,比如这家叫「公利真料竹蔗水」的小店,只卖几款饮品和龟苓膏,开了70年!
它家最美味的要属竹蔗水、龟苓膏和蔗汁糕。小店之所以屹立至今还依然人气旺盛,归功于“用心”二字,比如竹蔗水的做法真叫用心:削蔗皮、再蒸煮、然后反复榨取3-4次才算完成一杯(外面许多摊档卖的竹蔗水是一根榨4、5杯的节奏),喝起来非常清甜,不腻不涩。至于龟苓膏,于我蛮苦的,估计药材放了不老少,心里上已经很有清热解毒的感觉了,只要放入糖浆或伴着竹蔗水一起吃就妥妥的。
只要在中环上环逛街,建议路过这家小店停一下脚步,入内喝上一杯、吃上一盅,绝对比去什么糖水铺啦、饮料店要特别哦。
大班楼
19:00PM
容我要浓墨重彩的写一写这家。
经营低调却名声大噪,说的就是香港的大班楼。低调成什么样子,光是餐厅坐落的位置(深藏中环九如坊巷子内)和看着毫不起眼的门面,就明白了。
蔡澜曾说过:“香港的中菜,佼佼者不少,但说得上能给我惊喜的,就只有大班楼了。”。2018年评出的“亚洲50佳餐厅”(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榜单中,香港大班楼升至第22位,独占中餐厅之鳌头,不过,由于我们每次去香港都太过心血来潮,而大班楼的晚市至少要提早2周才能预定的到,于是一拖再拖的都未去。去年底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1的、“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所拍摄的纪录片《风味人间 · 江湖夜雨》播出后,更是被有故事的老板邓天和有琢磨深究的美食所打动。
此行之所以能品尝,实属运气。我们依然是周五心血来潮的说周六去上环溜达溜达,谁不知我家那位竟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打了个电话给大班楼,最开始的答复“全满”,结果稍微磨了二下,竟然如愿,尽管被安排在较晚的8点。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不大的门面总是被下拉的卷帘遮掉2/3,只留出那道小小的玻璃门。
步入餐厅,真的很小,甚至略显局促,全无传统中式酒楼的富丽堂皇,不过装潢也算清雅。一楼除了正中的收银台,右边摆了3小桌,左边是楼梯,绕着水晶吊灯上到二楼,由外往里有两个隔间,外间有2大2中的4张桌,内间则有1大1中3小的5张桌。整个餐厅也就12桌,所以一位难定也是有道理的。
餐牌很简洁,没有图片,按西餐的方式归类为Entree、Appetizers、Main Crouse和Dessert。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餐牌第一页关于大班楼的文字介绍,其中有一句话是:“大班楼餐牌上没有鱼翅、海参、燕窝,只因为我们认为其他菜式更加有趣,或者,更加环保。每一道菜,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做出独特的大班楼味道。”。看完,觉得这是一家很有态度和个性的粤菜馆,尚未品尝好感猛增。
一番思考决定选择二人套餐,里面含了店的几道经典招牌菜,以及比单点要划算一点。
整个上菜过程和吃西餐如出一辙,一道品完再上第二道,6道菜品加一道主食和甜品,足足吃了2个多小时,以至于我们最后回到家已是将近凌晨12点了。而味道,我们只能说,太对得起蔡澜的评价、风味人间的介绍、亚洲五十家最佳餐厅等的荣誉。
▲ 九层塔辣椒膏炒蚬
▲ 金钱蟹肉香菇盒 & 蜂巢芋泥烟鸭盒
此道前菜中的蜂巢芋泥烟鸭盒我们一致认为非常好吃,外皮酥脆,芋泥绵软,鸭肉粒完美的锁在其中,然后按厨师的建议蘸着意大利醋吃,解腻之余口感实在特别。据说此道菜只有晚市才有。
▲ 鸡油花雕蒸大花蟹配陈村粉
此道乃重头戏,也是《风味人间》中所拍摄整个制作过程的镇店之首的一道菜,真的让我们惊艳到了。当天最新鲜的约有两斤重的花蟹,膏满肉肥鲜甜无比,用蛤蜊的鲜汁,倒入十年陈年花雕,蒸半熟后和蛋液混合,淋上鸡油,再次蒸制。酒香的蛋液垫底,浓香的鸡汁提味,最后放一把素净细腻的陈村粉入黄澄澄的鸡油花雕蟹汤中,入口是满满的蟹黄鲜汁味道,实在独特和迷人!仅仅为了这道菜,也值得一去再去。
▲ 话梅肉桂糖醋排骨
类似咕咾肉的做法,却又不同。肉桂的味道在炸过的排骨里,外面一层糖醋以及丝丝话梅的酸甜味,肉感吃起来微脆又紧实有汁,真是一人一条不够喉。
▲ 梅菜芥兰
能把最简单的菜做到让人吃了难忘才叫功夫,比如这道芥兰。能看到每一根都像是精挑细选过的,刨去根部,使得口感既嫩又脆,面上浇上一勺汆水的梅干菜,伴着吃,就这么简单,却美味。
▲ 叁虾炒饭
▲ 杞子雪糕 & 生磨杏仁茶
餐后这道甜点看似普通,却不甘落后。雪糕奶味醇香,加入浸过桂花的枸杞后,十足的清新。至于杏仁茶,乃用北杏手磨,不添加任何奶或水,杏香味极浓郁,又不是很甜,完美。
其实大班楼的经典和招牌岂止这些,还有子姜皮蛋、龙井菊花熏乳鸽、十八味豉油鸡,只能留待下次再去品尝。如果来香港想吃上一顿如此与众不同又美味的粤菜,请提前直接电话餐厅预定,建议吃晚市,菜品更全更多。
Anytime
推荐这家仅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好吃的牛肉汉堡,因此这是一个独立于以上一日美食安排之外的推荐,你可以Anytime的去品尝。
Shake Shack是来自纽约的神级汉堡。怎么个神级法?2000年它还只是在麦迪逊广场公园内卖热狗的一辆小推车。而五年之间,便扩张到全美甚至全球,于2015年上市纽约交易所。Shake Shack是纽约人公认的“好吃汉堡“,曾被《New York》杂志评在榜首,包括前美国总统Obama在内的许多名人明星也时常光顾,有人甚至调侃说,Shake Shack是和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齐名的纽约叁宝,来纽约游玩必打卡地。
2018年,Shake Shack在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开了第一家门店,以此开始了它的中国之旅。紧接着将于2019年在上海新天地开国内的第一家门店,至于深圳.....不知何时。
从去年6月开始第一次光顾后,这家便成了我们去香港美食清单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选项。可以夸张的说,吃过它家汉堡才知道原来世界上只有两种汉堡:Shake Shack和其他的!
排队?那是必须的。
Shake Shack在IFC的位置很特别,位于4楼,有个面朝维多利亚港的露天大平台,室内加室外的座位有很多。
Shake Shack的汉堡选择很简单,我们每次只钟情于它的Shack Burger,一般我点Single,我家那位点Double。至于饮料我会强烈推荐LEMONADE,真的是my favor。
如果赶上天气好的黄昏时分来Shake Shack吃,有一个超级加分的好处,那就是一边啃着美味的汉堡,一边享受美到无敌的维多利亚港的日落晚霞。
地址:中环国际金融中心(IFC)4楼4018号铺
至此,完美的一天美食之旅结束,回温暖的家洗洗睡!
香港除了是买买买的圣地外,其独特的历史、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和国际美食的碰撞,在我们看来,不仅保存的更为完好,更是香港魅力的所在。而美食又岂止是这区区的八家,还有很多卧虎藏龙的、年代久远的、传统和创意的....等待挖掘、品尝和积累。
本文授权转载自
小璐行记
(ID:xiaolu-onthe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