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目前可见到的驱蚊产品有物理屏障型的,比如纱窗、蚊帐;也有人形替身型的,比如找一位比你更招蚊子爱的朋友站一起,
蚊子更容易被这样的人吸引:
体表温高的(有效追踪距离约2米);
新陈代谢快的、呼出二氧化碳多(有效追踪距离约20米);
体味大细菌多的人(有效追踪距离大于20米)。
该怎么做泥萌懂得。
当然,最多的还是化学驱赶型,驱蚊贴、驱蚊环、驱蚊液、蚊香、电蚊香、蚊香片等等。
除此之外,什么超声波、VB、驱蚊灯等等都在科学和人肉验证中发现效果甚微或者干脆卵用。
总之我们跟蚊子纠缠了这么多年,有效的手段还是化学手段里的那几个,而且连成分都只有寥寥几个确证有效的。
避蚊胺(DEET)
应该是目前常用的驱蚊成分里被证效果最好的,也是有效驱蚊时间最长的,有实验用避蚊胺喷雾做时长测试,15%浓度有效驱蚊时长可达3、4个小时左右,虽然根据不同的剂型驱蚊时长有差,但防个几小时不成问题。
但避蚊胺也是被污名化最严重的一个,因为它有一定的神经、肌肉毒性,有很多人都是借此来攻击它,连带很多厂家都会注明产品“不含避蚊胺”。
实际上它的毒性也只有达到相当高浓度的时候才会危害人体,所以合格的含避蚊胺产品都被严格限制在浓度30%及以下,是可以安全使用的成分,孕妇也不例外。
2个月以上的婴儿也可以使用避蚊胺产品,浓度不要超过10%,并且建议每天只使用一次,可以驱蚊大概2小时。
随着年龄增大可以适当增加次数,12岁前每日不要超过3次,12岁以上则可以使用高于10%浓度的避蚊胺了,30%浓度可管6~7小时左右了。
p.s.避蚊胺可能降低防晒产品的功效,所以最好不要一起用,不得已时先擦防晒(多擦点),后喷驱蚊的。
避蚊胺和二苯酮混用可能会因为渗透性增加,增大过敏、中毒的概率,切记不要同用。
派卡瑞丁(Picaridin)
也叫埃卡瑞丁(Icaridin)、Saltidin、KBR3023,是驱蚊能力仅次于避蚊胺的成分,驱蚊效果比避蚊胺短些,但是更为温和,更适合皮肤容易被刺激的成人和幼童,两个月以上婴儿可以使用,但浓度不应超过20%。
避蚊胺和派卡瑞丁是三爷比较推荐的两种成分,避蚊胺持久力更好一些,派卡瑞丁毒性小些更温和,如果是成人儿童一起用,建议选择派卡瑞丁,也没什么特殊的气味。
驱蚊酯(BAAPE)
也叫IR3535、伊默宁,如果单说驱蚊效果的话是不错的,温和度也比避蚊胺更好,但是它持久度不高,7.5%浓度时都只能维持半小时左右,很多驱蚊产品还到不了这个浓度,所以效力很短,除非你10-20分钟就补喷一次,不然很难有好的防护效果。
所以有了派卡瑞丁的选择项后,驱蚊酯就没啥太大选择的必要了。
柠檬桉油(OLE)
植物驱蚊成分,一般说自己不含化学成分、更为安全的驱蚊产品用的就是柠檬桉油,但真的是这样吗?
化学成分这个就不多说了,精油有效成分也还是化学成分,这世界上跟化学一点关系没有的。
而更为安全这点,三爷只说一句,美国疾控中心给柠檬桉油的建议是3岁以下不要使用,3岁对比2个月,哪个更安全不言而喻了。
如果单只是安全性这点,还不至于这么限制柠檬桉油火起来,毕竟还有那么多喜欢“天然”的成年人。但是它续航能力也不太行,最多也就能维持2小时的效果吧。
这个是植物精油类的通病,容易挥发失效,另外一个有效天然驱蚊成分香茅精油也是这个毛病,而且更严重,续航也就半小时左右。
所以大噶不要看见号称天然、安全就动心,尤其是宝妈们要特别注意,给儿童的驱蚊手环什么的很喜欢用精油类,不了解的宝妈可能就容易给不到3岁的宝宝用了。
拟除虫菊酯
之前说的那些都是可直接接触皮肤的,所以一般都用于驱蚊喷雾、驱蚊手环、驱蚊贴上,而拟除虫菊酯这一类是蚊香、电蚊香片、液体蚊香的主要有效成分。
拟除虫菊酯有一定的接触毒性,对人类影响很小,但也不建议直接用于皮肤。菊酯长期吸入对小动物可能有一定风险,这也是为啥之前网上说家里养喵的不要用蚊香。
除了小动物外,家里有宝宝的也慎用蚊香,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通风,每天也最好不要超过8小时,最好是直接关好纱窗,用蚊帐。
另外,那种喷雾型的杀虫剂,雷达啥的,也多含有菊酯,本身使用方法就是人宠不在的时候,闷屋子用的,直接喷效果会下降,对屋内的人宠也都不友好,尤其是不通风的室内,更不要用了。
重中之重!驱蚊产品多都是易燃品,使用时一定要避开明火。尤其是驱蚊喷雾、杀虫喷雾这样的,一定一定不要抽着烟去喷啊(烟也算明火)!如果你不想表演一下“火烧眉毛”...
p.s.最后再吐槽一句,驱蚊手环的形式没什么不好,但是它覆盖不到全身那么大的范围,所以对于成人乃至较大的儿童基本都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还是踏实选可以大面积涂抹类的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