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内容

​世界帕金森病日​|脐带血为治疗​帕金森​症带来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0-04-13   来源:  点击量:32 
字号: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

金森症患病率逐渐升高

且致病因素尚不明确

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以下简称 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近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万人中就有1700名患者。平均患病年龄约为60岁。同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但是引发PD的病因迄今尚不明了,研究表明与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进一步阐明PD的发病机制有很大益处,目前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毒物、感染、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形成等都被认为是帕金森综合征的诱发原因。

脐带血发展新突破

为帕金森患者带来新福音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脱失。多巴胺神经元在控制人体随意运动和调节姿势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迄今为止,药物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还极为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而干细胞是一类有自身再生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来源的组织,补充损伤及老化的组织细胞,脐带血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为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人类脐带血来源的干细胞与其他种类的干细胞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1)来源充足(2)不牵涉伦理问题(3)对捐赠者无损伤(4)不容易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脐带血中的细胞更加年轻,存在的基因突变更少。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Florian Wegner教授及其团队在2014年成功的采用脐带血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体外培养成功的获得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干细胞研究及疗法)上。

在2015年《Cell 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杂志上发表了Florian Wegner教授的后续研究结果,Florian Wegner教授团队尝试将脐血来源的iPSC通过在帕金森综合征小鼠体内的纹状体部位进行移植,并在移植21天后的检测中发现小鼠体内含有2倍于移植细胞量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表明通过脐血来源的iPSC诱导分化成的多巴胺神经元可以在生物体内正常生存,该研究表明采用脐带血作为细胞来源治疗帕金森症是有希望的。

拳王妻子储存脐带血

为丈夫预备生命的保险

这是邹市明夫妇在参加节目时,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透露的一件小秘密:在生小儿子邹明浩时,她偷偷跟医院商量好,保留孩子的脐带血,“医生说脐带血可以长久保存,以后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随时取用。”而医生所指的“任何情况”,其实就是指在拳手间发病概率很高的帕金森症。

从拳王阿里到他的职业拳击教练弗雷迪-罗奇,他们都没有摆脱帕金森症的梦魇,同样作为拳击手的邹市明,他一生中会遭遇多次头部打击,冉莹颖为此提前预防,她了解到脐带血在帕金森治疗领域的突破和发展,这是为自己的爱人提前做了生命的备份,为未来的各种可能做好准备。

综合来源:山东省脐血库、腾讯视频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