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内容

中国社科院预警:​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发布时间:2019-04-12   来源:  点击量:255 
字号:

昨天,社科院的一个报告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就在社保比例降低的同时,有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报告

养老金余额告急!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预测:未来30年我国的制度赡养率翻倍,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不过到2028年,当期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为负1181.3亿元。

《报告》同时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正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赡养一个离退休者,到2050年前后几乎是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这将直接带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此外,各省份养老金的当期结余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情况。《报告》称,在引入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为1296.0亿元,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四川的478.3亿元和第3位北京的477.2亿元,优势特别明显。

同时,广东的养老金结余总量几乎是排在2-10位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的当期结余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6个。

建议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方案

《报告》指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

为此《报告》建议,应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几乎已经成了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人口中较高比重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带来的在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多种益处。毫无疑问,人口红利作为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出发点,是经济保持长期发展的最大“功臣”之一。

但是,近些年来,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使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面临着枯竭的困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0-15岁的“小朋友”为2.48亿,但60周岁及以上的“老朋友”却有2.5亿。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负担不断加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也在不断提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延长人口的劳动寿命,充分挖掘老年人市场,是应对人口红利衰减的必选项。在欧美日等国家,白发老者的劳动参与率持续上升。比如在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在2013年以后就开始超过了20%,2018年达到了23.7%。

据统计,目前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有8300多万。假如延迟退休政策能够尽早出台的话,那么我国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将大大增加,社保负担也将随之而减轻不少。

长期以来,由于法定退休年龄过早,我国老年人市场远未开发出来。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还不到55岁,这不但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更加重了社保的负担。

因此,要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需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完善老年就业市场。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