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A评分反映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状态和程度, 是脓毒症(sepsis)和脓毒性休克的良好诊断指标,而脓毒症则因感染引起。
“SOFA评分高预示着病人有脓毒症,而这些病人在初期没有细菌感染。以前所关注的脓毒症往往指的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和细菌败血症,但是这次我们首次发现: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病人已经出现了脓毒症。所以,本研究也提示,在以后的COVID-19发病机制研究中,基础科学家应把研究重点放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上。”曹彬进一步说道。
2020年3月10日下午3点半,武汉武昌方舱医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存活病人的中位排毒时间是20天
除了直指影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篇研究还全球首次报道了新冠病毒排毒时间。
“本研究第一次阐述了病毒排毒时间这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们证明了,存活病人的中位排毒时间是20天。20天这个数字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排毒时间的想象。不过,我们发现,部分预后不良的病人直到死亡当日,病毒检测仍旧是阳性。
这一结果有两点启示:第一,病毒的复制和病毒的排毒时间与病人的预后直接相关;第二,要想改变病人预后,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曹彬在访谈中解释道。
2020年3月10日下午3点半,武汉武昌方舱医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此外,在幸存者中观察到的最短病毒排毒时间是8天,最长则是37天。病毒排毒(viral shedding),是指子代病毒通过出芽、胞吐或诱导细胞凋亡而离开宿主细胞的过程,这一发现对于患者隔离决策和抗病毒治疗时间的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29个病人使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但是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这组病人,他们的中位排毒时间是22天,比20天还要多一点。为什么呢?我们发现这些病人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时间都比较晚,从发病到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中位时间长达14天。由此可见,对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抗病毒治疗是必须的。而且,要想减少病毒复制,缩短病毒排毒时间,未来采用可能有效的办法包括:
一个是采用更强的抗病毒药物 ,另一个是早用抗病毒药物,第三个是两种或以上有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曹彬在接受《柳叶刀》的访谈中详细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