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现今的东阿阿胶,对比明朝末年至今仅约五百年历史被国内外中药界誉为“国宝名药”的片仔癀,东阿阿胶在股价与市值方面可谓是节节败退,而目前的片仔癀在股价与市值方面则是扶摇直上,3000年历史长河的东阿阿胶,为何败给了仅500年历史的片仔癀,这值得我们去深究这其中的原由。
从2018年东阿阿胶与片仔癀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上看,东阿阿胶在营收利润的规模体量上,明显领先片仔癀一筹,但作为营收利润体量领先的东阿阿胶在总市值上却是大跌眼镜,其总市值大幅落后片仔癀,导致这种巨大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给予片仔癀的市盈率远高于东阿阿胶,资本市场因何给予片仔癀更高的市盈率呢?
片仔癀之所以被资本市场赋予高市盈率值,主要体现在其适应症不断被开发。公司着重针对现有核心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拓宽产品受众领域,随着公司研发的深入,片仔癀已由单一的适应症逐步拓展到多种适应症治疗效果,其中包括肝病、炎症感染、各种创伤和发烧发热等。其主要有消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应用最多的为肝病病人。
相比之下,东阿阿胶虽也在不断通过产品进行科技创新,同时也在开发“阿胶+”系列产品,但其产品适用性还是以补血为主。阿胶系列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高达86%,而片仔癀在应用最多的为肝病领域产品营业收入仅占公司总营收比37.87%而已,且目前片仔癀的适用症仍在不断开发,而东阿阿胶仍停留在补血路线。
此外,东阿阿胶作为补血产品,其并且必需品,而是作为保健品。相反,片仔癀则作为拯救人类生命的药品,其对人身健康的贡献要远大于东阿阿胶。
谈到东阿阿胶与片仔癀就不得不说起其二者的原材料了,二者在原材料使用中,皆存在使用市场不断紧缺的原材料产品。其中东阿阿胶以驴皮最为突出,而片仔癀以麝香最为突出。从二者的成本上看,阿胶,是由驴皮熬制而成,所以驴皮占东阿阿胶原材料的主要成本。相比之下,片仔癀的麝香仅占公司原材料约3%。在原材料紧缺下,成本产生上升的压力,片仔癀的成本压力明显小于东阿阿胶。
由于二者的原材料驴皮、麝香皆存在紧缺,由此东阿阿胶已建立两个百万头毛驴基地,掌控国内主要毛驴交易市场,控制上游产业关键环节。而片仔癀则通过建立林麝标准化养殖基地,在陕西和四川设有两个养麝基地,同步大力发展农户养殖。
由于东阿阿胶驴皮原料紧缺,且占公司原材料主要成本,所以东阿阿胶在上游产业的投入金额要远远大于片仔癀,这将加重东阿阿胶的资本支出。
片仔癀目前收入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占公司营收比高达70%之上,对比东阿阿胶华东地区仅占公司营收入比约50%,各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相比之下,片仔癀的销售地区拓展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由此,片仔癀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方案,以实现公司覆盖辐射全国。公司借助权威媒体和全媒体平台,提升品牌价值,公司在各大综合频道宣扬片仔癀中医药文化,并且结合传统纸媒宣传片仔癀,以及通过新媒体,打造“互联网+”传播模式等方案进行推广。
片仔癀处方属于国家级保密配方,由于其配方独特,作用机理有突出的特点,功效较类似产品有明显优势。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为保护野生麝资源,仅准许片仔癀等少数几个传统名贵中药品种继续使用天然麝香,除此之外需使用麝香的药物均以人工麝香代替,并在产品的主要成分中标明“人工麝香”标识,更进一步增强了片仔癀的稀缺和名贵程度。
相比之下,以原材料驴皮为主的东阿阿胶,其配方并不具备相关的独特性,由此公司在市场存在较多的相关竞品,如同仁堂、福建阿胶等。
从片仔癀与东阿阿胶的成长能力上看,片仔癀无论在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上,其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增长的姿态增长,而东阿阿胶的盈利能力则在逐年下降。从中彰显了片仔癀业绩成长性比东阿阿胶更稳定,正是源于片仔癀这种历年来的稳增长,资本市场给予了片仔癀更高的市盈率水平,从而令小于东阿阿胶营收利润体量的片仔癀,在总市值上遥遥领先于东阿阿胶。
片仔癀以着重二次开发拓宽产品适用症为主,在加强传统中药核心板块,化妆品、保健品两翼板块建设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医药流通和跨境电商板块。东阿阿胶则以阿胶为核心,进行“阿胶+”系列产品线延伸,并推进化妆品系列产品研发。
(文章来源:解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