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内容

​寒露养生 ​| 顺应气候,分时调整

发布时间:2019-10-10   来源:  点击量:139 
字号:

8

星期二

2019年10月

九月节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传统节气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今天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寒露。此时节,西风飒飒,秋雨潇潇,落英满地,鸿雁南迁,枫叶火红,菊花开放。“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冻”,要注意保暖!

寒露时节我们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所以肺气与金秋之起相对应。所以说养生的重点应该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这时候天气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其原因多半与降温和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血液流速会减慢,血栓也就容易形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的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给大家几条养生建议:


寒露时气候干燥,人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故此时宜多食用滋阴润燥、养肺润肠之食物,如蜂蜜、香蕉、芝麻、百合、银耳、莲藕、荸荠、番茄、梨、核桃等。此外,寒露时还应少吃辛辣食物,以辛辣作为调味品也要减少其用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古人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 淡食多补信有之。”

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变化,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伤阴,故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


正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因此,寒露过后要避免受凉,少辛增酸,预防疾病。


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

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应防止“寒从足生”。

“百病从寒气,寒从脚下生”。足部是足三阴和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入侵体内,影响肝脾胃肾胆膀胱等脏腑功能。两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供应较少,加之脚上的脂肪层很薄,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寒露过后,最好养成每晚泡脚的习惯。

足疗养生,修来福相伴!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