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一些逾期时间久的信用卡用户,银行会选择将其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催收。采用“坐席制”雇佣话务员进行电话催收,一旦催收效果不好,银行就会终止合作,再选择另一家催收公司。
“这份工作有很大的压力。尺度拿捏不好,追不回钱,可能项目就没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员工向市界表示。
“有些人是因为没钱才逾期,最可气的是有些人明明手里有钱,宁愿逾期也不还钱。对于这样的欠款人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每天打电话提醒一下。”
谈及暴力催收——他无奈地表示:“你想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好言好语是真的不管用,语气稍微说重一点就会被投诉。我们现在几乎只通过电话进行催收,上门走访也不会超过三个人,更别说人身威胁了,肯定不会违法催收的。”
关于催收究竟是属于合法还是违法的范畴,网络上说法不一。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实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新增了“催收非法债务罪”,虽然主要针对高利贷业务中的暴力催收,但也传递出了规范催收行为的信号。
目前,早八点前、晚九点后,不进行电话、外访催收,通话频次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规则已成为行业共识。
而银行之所以花费大手笔进行催收,是因为信用卡逾期问题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资金质量,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产生风险。
一般来说,银行通过信用卡收取年费、分期的利息及违约金,以及与合作商户分佣等方式获取收益。随着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也被重新认识,成为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