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观望过后,巨头纷纷入局。京东、美团分别入股了友家铺子、松鼠拼拼,拼多多投资了上海的本土玩家虫妈邻里,苏宁则直接开辟了新的社区团购项目苏小团。
对于新进的巨头来说,线下点位和物流都是既有资源,玩法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制定,模式和SKU变得更加多元化。
以苏小团为例,苏宁在2018年底宣布入局社区团购,旗下苏小团在成立初期就定下了2019年内招揽10万个团长的计划,截至目前的团长数量已经达到2万人,预计在6月底就能完成全年的团长指标。
根据苏宁提供的数据,成立三个月,苏小团覆盖了全国71座城市、25000个社区和7500万用户。
孙浩是首批加入南京苏小团的团长之一,他在2019年初通过苏宁小店的招聘加入,一个月内组建了一个600人的大群,2月份佣金就达到了12000元。
12000元的佣金意味着孙浩在一个月内卖出了超10万元的商品,据他介绍,单日销量最高的一天他达成了4万元的销售额,除了常见的水果、生鲜,苏小团还鼓励团长们卖小家电,并给出了最高30%的扣点,以此凸显苏宁在家电、3C品类的优势。
松鼠拼拼则在2018年就完成了A轮和B1轮融资,两次融资时间间隔不足2个月。在QuestMobile的数据报告上,松鼠拼拼的小程序活跃用户留存率已经达到了行业第一,持续保持在55%-65%之间。
与松鼠拼拼类似,有好东西孵化出的十荟团擅长供应链与精细化运营。十荟团与有好东西共享生鲜供应链,在2019年1月其GMV突破了1.5亿,目前覆盖至60多个城市,触达家庭数超1000万。
而京东旗下的友家铺子、拼多多投资的虫妈邻里,虽然没有公布具体发展数据,从2018年底扎堆进入社区团购的动态来看,大公司们已经摩拳擦掌,试图在社区团购的红海里分一杯羹。
不过,在蔡景钟看来,巨头的入局并不会对这个行业带来震动。“大公司做起来不一定比创业公司有优势。社区团购就像线上的菜市场,中国有多少个菜市场?你从来没发现一家独大。”
杂草丛生的赛道
风口中的线上买菜市场吸引资本助推、玩家入局,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项目常有的痛点:刷单、数据造假和人员管理混乱。
一位湖北襄阳的从业者向界面新闻爆料,在当地,美菜的城市合伙人联合销售、司机做起了数据造假的工作。
这位不愿具名的美菜员工于2018年4月被调到襄阳市开拓市场,带领十几人的团队到当地“开城”。7月,美菜在襄阳已经颇具规模,但这位员工在美菜系统中发现,襄阳市的GMV突然暴增,7月呈现的最终数据是2025万的总成交额,几乎比真实的实际成交额翻了10倍,他所在的团队因此获得了华中销售冠军。他表示,从公司数据来看,7月华中大区达成了1.5个亿的销售额,但他对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存疑。
由于美菜采用城市合伙人制度,在进入一个新的城市时,从当地寻找合适的合伙人投入一笔资金作为运营费用,公司根据业绩对城市合伙人进行奖励,并对司机、销售和运营发放0.1%至0.9%不等的补贴,销量越高,城市合伙人拿到的分成越高。
襄阳市的城市合伙人于是自掏腰包,自导自演了一出月GMV上千万的戏码,从中获取分成。
“合伙人出的货款,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合伙人自己的口袋里,这样的操作模式就和去淘宝刷单是一样的性质,”他解释,“城市合伙人把当地的销售人员保下来,在小程序内产生虚拟订单,实际上没有发货,但从数据来看销量上去了,这个无论销售、司机还是城市合伙人都拿到了扣点。”
这位销售经理坦白,“刷单”常刷的是粮油、肉类和冻货等扣点较高的品类,蔬菜和生鲜扣点较低,不适合大规模刷单。
对于急着扩大规模、提高GMV以获资本青睐的公司来说,在当地寻找更加熟悉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是快速开城的捷径,但在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管理、数据和资金都是无可避免的问题。
两个月之后,美菜的内部监察人员来到了襄阳,撤走了城市合伙人,从公司内部开始了体系清查。
此外,微博、脉脉等平台上也有用户发布爆料信息,称美菜网盗取客户账号,私自以客户名义下单,员工以次套现。
界面新闻记者向美菜公关人员求证,得到的回复是“不了解,无法透露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