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的社区团购市场,不知何时流传起了一份“团长”名单。
在团购发达的小区,几个平台同时运营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竞争也随之而来。头部企业的市场推展人员互相掌握了对方团长的人数、地址甚至电话号码,挨个上门拜访,劝说对方的团长跳槽到自己的平台,往往还承诺下更高的扣点和佣金。
十荟团的城市经理刘州(化名)在2018年底发现了这件事。
由于工作联系,刘州手下许多十荟团的本地员工都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兼职做起了“团长”,其中一位团长向他反映,竞争对手的人拿着团长名单找到了他,通过伪造十荟团和这家公司的合作联系,试图让这位团长跳槽,以此获得他手上的人脉资源。
十荟团是最早进入成都的社区团购企业之一,覆盖面达到800个小区,遭遇了多个竞争对手的团长挖角,让刘州印象深刻的是松鼠拼拼采取的“话术”。
松鼠拼拼的营销人员没有给团长承诺更高的扣点,而是和十荟团的团长打起了心理战:先试图在团长面前捧高松鼠拼拼,踩低十荟团,声称松鼠拼拼由于背靠美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充足的现金流,建议团长“择良木而栖”。
如果这种方式没有成功,营销人员就改变说法,称松鼠拼拼和十荟团已经达成合作,正是十荟团提供了团长的联系方式,建议团长先到松鼠拼拼上开团,两边同时进行,比较之后再选择留在哪个平台。
刘州透露,确实有人在这样的策略下被挖走,但是十荟团也定期维护团长关系,如果在后台看到过去业绩不错的团长销量突然减少,刘州就上门拜访,把被挖走的团长再争取回来。
这是社区团购大战中,典型的“间谍战”一角,侧面验证了这个赛道的火爆。
2018年略显萧条的资本市场,社区团购承载了无处可去的“风口”,成为二三线城市最火热的创业项目,知名VC悉数入局,瓜分了最早一批企业的投资额度。
不过,和多数互联网项目起源于一线城市不同,社区团购的玩家们从二三线城市起家,在长沙、成都、南京、苏州等地风靡,一线城市反而没有太多水花。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蔡景钟认为,O2O在一线城市的演练、微信的普及和拼多多验证的拼团可行性,让下沉的零售市场也有了互联网的玩法,而北京、上海等地由于购物选择太多,暂时没有感受到这个赛道的火爆。
2018年下半年起,社区团购赛道出现井喷式融资,巨头纷纷入场,目前已经进入到竞争白热化阶段。
玩法多样
根据QuestMobile在今年2月发布的《社区团购洞察报告》,社区团购赛道在2018年半年内融资事件达23起,融资金额突破40亿,其中有你我您、食享会、考拉精选这样经验丰富的本土玩家,也有苏小团、松鼠拼拼、友家铺子等背靠巨头、快速兴起的新贵。
社区团购的模式多样,大多以家庭场景为核心,微信为载体,在小区内设立一个整合人脉和信息的“团长”,每天为团员推荐好货,公司则根据前一天的下单精准配送,以此省下物流和供应链的成本,做到薄利多销。
从提货形式来看,社区团购可以粗浅地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配有实体店铺、取货柜等设施的取货模式,用户到小区的小卖部和货柜提货,团长多为小卖部店主和运维人员。
采取这种模式的公司往往有门店基础,以兴盛优选和考拉精选为例,前者曾是湖南当地最大的联锁便利店,后者由快消品B2B平台“新高桥”孵化,均擅长门店合作和当地的人员管理。
其二是以团长为核心的货找人模式。用户在团长推荐的微信群内下单后,没有线下的取货点,每日由公司将产品送至团长住处,再由团长来分配送货时间,对于单价较小的货品,常常需要自提。
这一类型的团长多为宝妈、主妇人群,工作时间灵活,还具有人脉优势,团购品类也以蔬菜、水果等家庭必需品为主。
除此之外,仓储、供应链、SKU和地域性都让这个赛道的玩家分散又具有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