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带女儿卖干菜,男子心酸全买下
发布时间:2022-10-09 来源:未知 点击量:140
小 中 大
字号:
一则名为“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路边卖干菜,孩子一句话后,陌生大哥全买下”的市井见闻被路人捕捉后,公众围绕共情和作秀的话题讨论也相继展开。
10月7日,吉林。一女子带着女儿在路边卖干菜,一位大哥本想买一斤,因孩子一句“妈妈我冷了”,男子便全买下。女子表示:早起的市场和冬天一样冷,但当时被陌生大哥给暖到了。自己是一名单亲妈妈,女儿十八个月时查出眼睛先天缺陷。自己带着孩子靠摆地摊打零工补贴生活,很感谢关照帮助自己的陌生人。
随着这一新闻的传播,能引起网友关注和共情的原因,无非是在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路边卖干菜的场景里,大家直观的感受就是心酸和苦难,而男子的出现和“还剩几斤,我全都要了,卖完了早点带孩子回家”的行为,无疑缓解了网友对阅读苦难后的不适感。
由此,在互联网舆论中,男子的慷慨解囊便升腾为消解苦难的美谈。而在男子被善良、博爱等赞誉包裹时,围绕共情背后的诡谲也被集中提及,买一次就能消除苦难?是共情还是作秀一时令人难以捉摸。
当新闻标题中密集出现以及渲染苦难的代名词成为主语后,无论真实苦难再详实,都为阅读者带来神经戒备和情感降温。尤其是在“单亲妈妈冷风中带女儿卖干菜”这类司空见惯的市井百态里,唤起公众对苦难的唏嘘显然是不够的。加之,诸多细节恰巧被人完整记录,以及视频记录者后续的苦难挖掘和描述,彻底将一个商贩形象转变成变成苦难倾诉者。
其实,对于男子替人解难的行为到底是出于共情还是作秀只有当事人知晓,而外界对于此事的讨论,应该转向对苦难这一现象的认识。单亲妈妈带女儿卖干菜如同残疾人适应残缺、佝偻老人拾荒谋生、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一样,是流淌在现实社会里的悲伤气氛,是唤起人们同情心聚集、倾泄的真切情景。
当一个人站在一个比较优越的位置来看别人,共情也是一种自我满足感的表现。健全的人对残疾的人,年轻的人对年老的人,健壮的人对瘦弱的人。一切共情都是相对的结果,这也是共情能够存在和循环的原因。正如买下全部干菜的男子,除了善良外,他买下的还有自己精神的满足。
目睹一场触动共情的实景时,不忍没有任何作为的离去,本质是自己未能行善的不安。苦难本就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同情深受苦难的人,本质上就是在同情我们自己。
因此,无论男子买下单亲妈妈的新闻干菜是否是话题制造者的导演手段,在舆论秩序里,刺破各自生活的围墙,要远远先于煽动公众共情盲目扶贫以及对传播苦难者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