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已有3家拥有预付卡业务资质的支付公司选择主动‘弃牌’退出预付卡市场,而不是被收购,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预付卡牌照在市场受追捧热度及含金量方面并不理想”,投之家CEO黄诗樵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他同时认为,“目前,拥有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较为抢手,且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资质牌照价格则相对较低。”
徐晓梅也认为,支付牌照中最抢手的应该是“互联网支付”牌照。在互联网时代,支付作为一个平台和入口,其背后的数据和流量才是互联网企业争夺的对象。她同时指出:“相比较而言,‘预付卡发行预受理’支付业务的售价相对较低。近几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趋严,很多拥有‘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支付业务的公司被处罚,甚至注销牌照。主要原因是,预付卡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支付宝、腾讯金融和银联商务三者综合支付市场份额总和达到81.84%。
“支付市场二八效应愈发明显,逐渐形成寡头垄断局面,独立发展的小型支付机构发展空间将较小,未来这些小型支付公司或可利用自身牌照优势,以股权合作的方式或其他方式与拥有充足的客户或场景资源的大型企业合作,或通过更优质的支付体验和产品创新以谋求一席之地”,王海梅称。
“未来,支付行业必然面临洗牌,各家公司也都在业务调整,寻求新的突破点。当然,必然有部分支付机构陷入困境,而高价出售牌照也是最好的选择”,郑常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