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内容

支付牌照买卖江湖:最高叫价30亿互联网支付最抢

发布时间:2018-03-17   来源:未知  点击量:161 
字号:

  近日,一则出让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信息在行业人士朋友圈广为传播。该牌照转让价格为8.7亿元,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牌照期限在2021年以前,转让方出售转让100%股权。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从此前的业内成交情况来看,上述转让价格并非高得离谱。

  “一张包含5项业务的牌照,最高叫价可达30亿元,公允价格至少也在12亿元以上。无论是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卡支付,亦或是银行收单业务,只要业务覆盖全国,单项业务牌照就可高达7亿元,公允价值在4亿元以上。当然,单纯牌照价格并不值那么多钱,支付牌照本身自带业务和市场的将更值钱。”网贷天眼研究员郑常怀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支付水平领先全球震惊海内外,在这种背景下,代表着“通行证”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上涨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亿笔,金额达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和87%。2017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万亿元。

  “长得太快,价格太高,小企业对于买牌照根本想都不敢去想”,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感叹曾想出手,但在一直猛涨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

  稀缺性凸显

  牌照价格两年涨八成

  2016年8月份,央行明确表示在“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支付机构”,牌照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2018年年初,央行公布了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又有4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至此,经过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总共已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支付机构的整顿仍在持续,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洗牌和整合将不可避免。

  在牌照收紧、罚单频出的背景下,越来越稀少的支付牌照变得炙手可热。

  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统计,2016年共有14家支付公司被并购,互联网企业纷纷通过并购的方式曲线获得支付牌照,支付牌照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郑常怀根据几个收购案例给记者粗略的测算,“2016年到2018年至今,支付牌牌照价格同比增长逾八成”。

  与此同时,《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收购方多为上市公司及互联网企业。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表示,“这些公司相比于传统行业巨头,拥有巨大的流量和场景优势,获取牌照可以将主营业务向互联网金融衍生,支付导向其他金融业态,可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助于打通各项业务节点,形成业务闭环。”

  而近几年上市公司对收购支付牌照也显得很热心。

  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海梅对记者称,上市公司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央行明确表示原则上短期内不再批设新机构,所以上市公司进军支付市场只能通过收购方式来获取;其二,第三方支付牌照含金量相对较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第三方支付牌照既可帮助上市公司减少成本压力,也可以记录大量用户消费行为数据,有较高的数据价值。

  预付卡业务成“昨日黄花”

  互联网支付最值钱

  根据2010年6月21日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分类显示,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三类。其中网络支付又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零壹财经分析师徐晓梅本报对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拥有支付牌照业务数量越多的支付公司价值越高,价格可以从几千万元直至几十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牌照价格的高低主要看它的业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支付牌照都拥有高估值。

  “支付牌照不能一概而论,最值钱的是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受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影响,最不值钱的是固定电话支付”,有业内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此外,在近年来移动支付开始兴起后,预付卡的消费体验优势不复存在,当前预付卡也正处于被移动支付逐步蚕食和替代的尴尬境地。随着监管不断趋严,预付卡市场红利已经退去,尴尬的市场处境也导致预付卡业务牌照很难具备炒作或升值的空间。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