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振,海马汽车的员工人数也在减少。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海马汽车在职员工人数为6278人,截至2021年末仅剩2207人,减少约75%。其研发费用也从2018年的4.01亿元骤降至2021年的2.45亿元,研发人员从1413人减少至309人,生产人员则从2770人减少至1045人。
失去了小鹏 还能抱住别的大腿吗?
对于海马目前的困局,有业内人士认为,多寻求外部合作或为出路,如蔚来之于江淮,吉利之于力帆。
值得关注的是,看到海马汽车的现状,其投资者也“急了”,纷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喊话”海马汽车,如希望其积极寻求与小米汽车合作,建议海马汽车能够与特斯拉、比亚迪达成合作关系等,海马汽车董秘则回复称,“公司始终持开放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来源 | 互动易截图
海马汽车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对于经营低谷有着深刻反思,正采取行动实现企业重振。将加快氢能汽车等产品落地;在以往经营业绩基础上,做好新产品落地及国内外市场销售;对外合作保持开放态度;坚定对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以纯电汽车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下,吉利、长城、长安等主流车企虽在氢能汽车方面有所布局,但转型更多是以纯电路线为主、混动路线为辅,也正因此,业界对于海马汽车押宝氢能汽车的战略存在质疑声音。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氢能汽车是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但短期内不容易快速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对改善迫在眉睫的业绩问题或许是“远水难解近渴”。此前,某资深行业协会专家向时代财经表示,“在汽车行业转型中,纯电技术路线才是最主流的方向,氢能汽车在成本、补能等方面暂时并不具备优势”。
来源 | 海马汽车官博
作为参考,上月长安深蓝SL03上市,该车型增程混动版售价为16.89万元,氢能版售价却高达69.99万元。这也侧面反映出当前氢能汽车落地的尴尬处境:不仅成本高昂,且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基础补能设施支持运行。根据公开信息,海马汽车7X-H氢燃料电池汽车需要等到2023年才开展模拟示范运营。这也意味着实际量产发售将会更晚。
海马7X-E | 图源海马汽车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