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内容

报告:​全国剖宫产率​36.7%,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0.3%......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  点击量:542 
字号:

妇幼健康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5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简称“报告”),报告中有一组数据特别引人关注: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根据这份报告,我国上述三项数据已非常接近“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目标,其中婴儿死亡率指标已经实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应大于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应小于18/10万,婴儿死亡率应小于7.5‰。

除上述数据外,其他一些数据也同样引人关注。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0.3%

报告提到,近年来,我国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率稳定在99%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4.8%下降到2018年的4.5%,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下降幅度超过70%,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到99.7%,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儿童新发感染。

报告指出,我国在全国范围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最初预防6种疾病扩大到预防15种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2018年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

报告称,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下降至2014年的0.3%,降幅达96.7%;2018年麻疹发病率降到0.28/10万以下,发病数不到4000例;2018年全国流脑发病数仅104例,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大家都知道,说我们是肝炎大国,实际上我们早已经把这个‘肝炎大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我们现在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这是很大的转变,也是我们预防接种的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说。

在保障儿童用药方面,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建立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解决了66个儿童药品短缺供应问题。建立“优先审评快速通道”,对于新药专项支持且临床急需的儿童药品经审议后,纳入快速通道。2018年以来,将22个儿童临床急需品种(剂型)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报告指出,我国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从1996年的60.7%上升至近6年来的99%以上。特别是农村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51.7%升高到2018年的99.8%,城乡间差距明显缩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提到,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大力促进自然分娩,鼓励助产机构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陪伴等服务,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服务。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秦耕认为,剖宫产是妇产科一项适宜的临床技术,剖宫产本身无可厚非。前段时间,可能一些地区、一些机构剖宫产率有不合理上升,主要是医学指征把控、掌握的不够好。

对此,秦耕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严格遵循医学规律,严格控制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该做的做,不该做的我们尽可能的沟通协商。”

“增强剖宫产管理和正常分娩的管理,与此同时,我们尽可能增加助产服务,让更多的孕产妇能够进行正常的自然分娩。”秦耕接着表示。

秦耕指出,一些地方由于价格问题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国家卫健委将不断调整临床技术服务价格,“推动自然分娩、助产价格的提升,让大家更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形成合力来控制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手术率。”

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明显

出生缺陷种类很多,有8000多种,成因非常复杂,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我国在出生缺陷防治方面成效明显。

报告显示,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明显下降。与2007年相比,2017年出生缺陷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5‰降至1.6‰,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的贡献超过17%,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

这要归功于我国“全面推进一级预防、不断加强二级预防、逐步落实三级预防”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策略。

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健康素养提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检、增补叶酸等,来防治出生缺陷的发生。

二级预防主要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不断健全筛查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主要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等。

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针对公众关心的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报告显示,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129家,从业人员近64万人,年门诊量4.0亿人次,年住院1379万人次,床位33.8万张,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在妇产科疾病、儿童健康领域布局建设5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家委级重点实验室。

“近两年我们结合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现在全国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有3369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有3070个,发挥了最后的救治兜底作用。”秦耕表示。

秦耕称,“除了硬件建设之外,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学校的学历教育、全科医生的培训、住院医师的规培、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等,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说,整个服务资源目前应该能够基本满足当前儿童健康服务的需求。”

“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有发展空间,儿童强则国强,给儿童提供健康服务做多少都不为过,以后还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来保障儿童的健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人力资源。”秦耕说。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