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内容

网约车新政一周年打车难现象仍然存在(3)

发布时间:2017-11-12   来源:未知  点击量:190 
字号:

在一些城市,相关平台已经开始逐步按照地方新政变更派单规则,但是对于户籍、车型等限制,尽管一些城市交通部门开始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查处异地车牌或非本地户籍网约车,但在更多地方,尤其是在中小城市,相关部门监管执法并未跟上,使得大量网约车安全地行走在“灰色地带”。

新政亟待再完善修正

“我们的政府是非常开放的,中国政府在全世界第一个让网约车合法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大步。”2017年6月,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大连夏季达沃斯的一场论坛上如是说。同时,他又坦言:“但是同时面临着,在网约车落地的时候,各地的执行上肯定还是会有或左或右的落差。”

在对无证运营网约车方面,交通部等7部委网约车暂行办法和其他众多城市只规定了对网约车平台罚款,而没有更严厉的处罚办法。而石家庄则规定,平台公司考核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暂停受理其新增车辆和驾驶员注册等业务;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依法取消经营资格,收回经营权。“收回经营权”意味着吊销平台的经营许可证,对网约车平台可谓“一招毙命”。

要么相关规定更宽松更合理,要么更严格地执法监管,这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网约车新政施行过程中的两难境地。

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本是为了让网约车市场有法可依、健康发展,其最终目的是给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为市民出行多一种选择,让出租车行业更规范、高效。可是,一些地方的网约车管理仍然没法走出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魔咒。

在朱巍看来,目前的网约车市场,平台坚持这样做,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也认为这样对,那么只能是市场需求和政府规定间出现偏差。但是,对于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而产业又会寻找一些出路,这些出路就成为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灰色地带’的存在第一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法律法规应该严格执行。”朱巍说,相关新政在暂行、试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解决问题,从而在长期试行后走得更好。

有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城市对网约车在户籍、车型等方面的限制值得商榷,对网约车司机户籍的限制涉嫌限制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对排量的限制也与绿色环保出行相违背。“一些地方网约车规定出台不光是保证出行安全和舒适,是不是有可能给旧的产业一个妥协的空间?”朱巍说,目前网约车新政的很多内容值得深思和修正。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13年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出租车数量增幅极为有限,而人口规模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其中北京、上海2013年出租车数量仅分别增加9%、4%,人口规模增加53%、49%,人均GDP分别增加289%、276%。

这说明网约车市场体量巨大,未来发展仍然不可限量。但事实上却是,网约车新政实施一年以来,综合相关数据,网约车平台中只有神州和首汽的用户量在持续增长。

吴春耕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措施和政策,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制衡监管作用,制定对严重违法失信网约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实施联合惩戒的备忘录,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乘客在改革中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本报实习生 屈依婷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