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吴文汐,王帆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新华社
在GDP之外,资金总量,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往往也被作为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一般而言,资金总量越充足,也意味着地区的“吸金”能力更强。
根据统计口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分为境内存款和境外存款,其中后者的份额较小,而前者一般又分为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以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6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而作为对照,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新增居民储蓄对比上一年有了大幅增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全国31省2022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情况,其中重点关注当中的住户存款情况。
在经济研究人士看来,受收入预期转弱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滑,且居民部门减少了购房和理财等投资性支出,这是2022年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的合理释放,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扩内需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础,但如何实现,依赖的是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预期的修复以及收入结构的优化。
广东存款余额突破30万亿
整体而言,各省份的本外币存款数据与经济体量有着高度相关性,GDP越高的省份,存款余额往往也更高。
2022年末,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一枝独秀,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30万亿,达到32.24万亿元,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突破30万亿的省份。而GDP排名第二的省份江苏,存款数据为21.87万亿,位列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