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2020年9月,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建设现场。熊洪帅摄(人民视觉)
下图: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人民网记者翁奇羽 摄
数据来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发改委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7年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狠抓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本版推出报道,看开局之年协同发展如何继续砥砺奋进、取得新进展。
——编 者
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塔吊林立、热火朝天。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启动区和起步区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容东片区900多栋安置住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白洋淀淀区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Ⅳ类,逐步恢复碧波万顷的美丽风光……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选择,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单位顾全大局、携手逐梦,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硕果累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找准“棋眼”促发展
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
走进河北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一台台高精密数控机床正加紧生产。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我们位于廊坊的新厂房投入使用,集团随即迎来爆发增长,7年来产量和订单量都翻番!”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裁吴爱军说。
廊坊精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代表性项目。2011年,集团遭遇发展瓶颈:位于北京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的总部用地紧张。距总部车程仅1个多小时的廊坊,进入企业管理层视野。
“生产空间足够大,土地成本也比北京低不少。”吴爱军说,企业将数控机床的整机制造基地搬到廊坊。北京总部则“轻装上阵”,高速加工中心已具备“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能力。天津则设立精密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预计2022年底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企业北京研发、津冀制造的产业布局越发清晰,前景也越发广阔。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的“棋眼”。一招活,则全盘活。7年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约1000个。
功能疏解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等领域“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在产业疏解承接过程中,京津冀区域协作水平正持续提升。”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李文红说。
深化改革谋共赢
持续增强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川说,他也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14年7月,天津东丽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联合打造集协同创新、产业孵化、成果转化服务为一体的科技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
如今,清华天津高端院的科研及产业化成果已涵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微纳制造与节能环保、生医机械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四大领域,累计签订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总额超7亿元,被授权专利13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