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1年震惊一时的“少女毁容案”吗?七年过去了,少女周岩的伤势好了许多,生活也应逆势走向了人生的plan B。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有回报,而当她开始觉得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时候,“网络暴力”随之而至……
21日,“烧伤女孩”周岩又一次登上微博热搜。自从2011年被烧伤后,外界对她精神的伤害——网络暴力,一直没有停止。她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自己目前很好,但不愿就网友猜测过多澄清,“说了又没人能替我承担,还不如自己拼命”。
时针拨回2011年9月,因为感情纠纷,周岩被同学陶汝坤泼油纵火烧成重伤,全身烧伤面积达28%。事情发生前,周岩刚过16岁的生日,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她有很多梦想,譬如考个好大学、去西藏当志愿者。然而,一夕之间,她的生活完全脱离了轨道。
2012年,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陶汝坤十二年零一个月有期徒刑。2016年3月,“少女毁容案”民事赔偿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周岩获赔180万余元。当时,周岩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她再上新闻的时候,不是谈以前烧伤的事情。
她希望以后新闻中的她,是考上了大学的周岩,是创业成功的周岩。她还希望自己能够自食其力,不想再接受外界捐款。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周岩又登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这几年她自称做微商赚了点钱,于是有人质疑她当时诈捐,还引发一系列网络暴力,其中一些言辞十分激烈。
事实上,这并不是周岩第一次受到来自网络的伤害。刚出事时,她曾觉得大家都是来帮助自己的。可是随着网上一些流言四起,周岩开始不理解,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伤害自己。2012年,周岩的求助帖发出去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她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帮助。同年,北京一家整形美容医院将她接到北京,承诺对其进行免费康复治疗。
虽然手术费用免除,但是周岩的药仍要花不少钱。她一直喝的中药是父亲从合肥寄来的,一小包几十块钱,一天要喝好几次。再加上身上涂的药,每天都要几百元钱。为此,她也试着去找一些工作。她说,哪怕每周几个小时,挣几十块钱,对她们家来说也是一种补贴。
然而,当周岩去面试时,周围的人都会不停地看她,有的公司会委婉一些,有的则会直接拒绝。慢慢地,周岩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她在网上认识一个做微商的女孩,她给了周岩很多自己产品的小样,周岩也跟着做起了微商。
由于做微商,周岩也开始跟很多人打交道,有正常的顾客,有好心人,还有一些故意来骚扰的。有一次,一个40岁左右的男性在微信上搭讪,语言轻佻。周岩气得差点破口大骂,妈妈及时拦住了她。妈妈认为,女儿毕竟是个公众人物,“我年纪大,我跟那个人好好说,总会听我的”。
有时,周岩承受得多了,也会反弹,“既然你骂我,我也来骂你”。可她转念一想,骂来骂去也没多大意思。几年过来,对这些事,周岩也越发看得开。现在她每天都很忙,有时累到站着都想睡,没有时间回应或者去声讨网络暴力。而且,她认为,那些网友想要的也不是真相。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有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任何人而发生改变。身边见过更多比我更苦的人,他们努力后改变更大。我只是浮尘,不足挂齿。”周岩说。
网络普及程度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多,就当下情况来看,更多的时候传递了负能量。一些网友是不明真相时的冲动,而真正令人恶心的是,那些不分青红皂白,敲着自己的键盘,沉浸在自我道德高潮中的“喷子”,他们要的不是真相,是看你痛苦,是成功歪曲事实的快感。我们似乎渐渐失去了“将心比心”、“静观其变”的温柔和理智,于是“网络暴力”这个词离每个人都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