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2019年销售额全国第六位,位列上海房企第一位的绿地集团,如今是以“吃瓜”模式登上热搜,而且热度随着当事人双方的你来我往,丝毫没有消退的模样。
至少我的读者群里,这几天不少人都在吃这个瓜:
甚至有网友还找出这么一张图解释绿城的由来:
总之,绿这个词跟绿城看来是有不解之缘了。
01
来,首先来给大家理一理,到目前为止,男主史睿生(微博账号@VS生生不息)都曝了哪些料——
1.据举报信:
2019年11月,张雨婷完成最后一门课程后,萌生回国找工作的念头。
2019年12月3日,张雨婷参与绿地控股集团面试并于12月23日进入绿地实习。
2020年2月3日,绿地控股集团复工,陈军有预谋的特殊安排张雨婷担任其秘书一职。在此期间,陈军用绿地集团每个月的20万元活动经费,给张雨婷报销了2个价值1万左右的奢侈品包。
2020年2月29日,陈军将并未拿到研究生毕业文凭和学历认证的张雨婷破格转正为绿地正式员工。
此后,张雨婷向史睿生坦白,在2020年3月初她便与陈军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目前已经怀了陈军的孩子2个月。
同时,史睿生还公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里面其妻子张雨婷和他直言怀孕的详细情况。
来源:男主微博账号@VS生生不息
此外,张雨婷在最后提到了:“这个钱……无所谓,都不是从他(陈军)那出的钱,账面上的钱都用我们的办法洗干净了,如果到银行账户的钱一分都不会动,有的话都是现金”。
在5月17日,史睿生还提供了另外一段音频,质疑称“陈军有9000万,张雨婷分3000万,绿地这个陈军的待遇那么高?”
张雨婷在录音中表示,“他(陈军)待过的城市每个都有四五套房子,并给前妻上海两套豪宅以及500万现金,以及孩子每年的费用,都是小钱。”
在史睿生的追问下,妻子张雨婷在录音中表示,“我们有各自的基金账户,他(陈军)有9000万,能给我三分之一,也就是3000万到我手里,包括房子和现金,足够我生活了。”
根据这封举报信和音频来看,绿地陈军不单单是和女下属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还涉及了严重的腐败问题。
2.后续微博中,继续放出各种猛料:
“怀了陈军的孩子,还要把孩子户口落在我的名下么?”
“所有的谎言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并附长图佐证“一年报20万买东西”等贪腐事件——
02
那么面对汹涌而来的料,各方是如何回应的呢?
首先绿地集团在史睿生举报的事情发酵以后,或许是因为绿地集团旗下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一度“躺枪”。所以,在5月16日晚间,绿地控股集团纪检监察室立刻发布了官方声明,经初步核实,被举报者并非绿地集团高管陈军,而是绿地集团下属京津冀事业部营销部负责人陈军。
声明中表示,“针对信件反映的相关情况,按照内部相关规定,正在由我集团京津冀事业部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核实中”。
除此之外,截止我写这篇文章之前,还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而女方显然就没有这么淡定了。
5月17日晚间,女主(微博认证名为“sushbs”的用户)微博深夜爆料称:“遭丈夫威胁恐吓勒索,索赔500万元,还有过家暴...”并表示“在一起期间花费了丈夫60万~70万元”....
还贴出银行流水:
目前该微博账号的内容已被清空,设置为仅展示半年内的微博。
而且有网友扒出疑似女主小号(微博用户:我不是馒头嘞_mama)强行给自己洗白——
然而一不小心被网友看出了破绽:
另外,男主也曾在微博(微博账号@VS生生不息)不止一次@过这个号:
5月19日下午,女主又一次发长文解释这次事件:
内容如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翻译过来大概是:
“你这个渣男,我这么信任你,把我怎么给你带绿帽以及奸夫怎么黑钱的过程,都告诉了你,你竟然用来威胁我。你才给我花了70万的小钱,现在竟然问我索赔500万。渣男,呜呜呜呜...”
这些回应有没有说服力不知道,我只知道,股民们很伤心。
纷纷表示,强喂我吃瓜还要亏我的钱,终究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04
不过,吃瓜群众除了茶余饭后乐于观看“桃色秘闻”外,对于一个房企的区域高管到底有多少资产及多大权力,更加好奇。
此次桃色事件的主角陈军,在绿地集团管理体系里仅仅是一名中层人员。但区域营销总是业绩增长的关键人物,营销部门也是和钱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
综合公开资料与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陈军在2012年-2014年一直负责绿地东北地区营销,掌管绿地东三省10城近40个项目,期间将营销业绩从52亿做到200亿。两三年间,陈军从绿地集团东北事业部哈尔滨城市公司营销总监、绿地集团东北事业部营销总监,升迁到绿地集团东三省营销总负责人。
绿地集团销售金额曾在2014年首次超越万科,成为全行业第一。陈军在区域营销体系中的升迁与调任,不乏这几年绿地用人策略与战略调整的影子。
2014年,陈军领衔的东三省十城,三十余个项目的东北事业部、辽宁事业部贡献近百亿的份额。但2015年上市之后,绿地东北市场也急转直下。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曾在2016年业绩快报媒体沟通会上,坦承2016年绿地退房金额(多数集中于2014年、2015年销售)高达280亿元,其中销售每况愈下的东北地区,退房金额也有三四十亿元之多。
这里插播一个番外,知乎网友@盛京宅在一篇回答中分享了“神奇”的陈军在沈阳做了什么——
反观陈军的履历,大约在2016年前后,陈军曾经跳槽至碧桂园、中梁,2019年又回到绿地,担任绿地京津翼事业部营销部总经理。陈军的新阵地-京津翼地区对于绿地销售业务增长也很重要。自2006年进入北京以来,绿地华北区域在2017年已接近200亿销售规模。按照当年绿地全国销售3000亿元匡算,京津翼地区销售占比约为7%。
据房企营销一线人员透露,营销线负责人往往手握大权,包括与营销活动相关的公关费、广告费等都需要营销负责人来审批,职位越高,支配资金的额度也会越高。
新京报记者,公众号:新京报
所以,到底有没有这么多钱,大家自行判断吧。
05
事实上,这次事件只是“地产反腐”冰山一角。
近年来,各大龙头房企都非常重视反腐问题。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陆续已有雅居乐、朗诗、融创、万达、复星、美的置业、大悦城、金科、新华联等十余家房企公开内部反腐动作。
与行业其他头部房企相比,绿地近年来罕有公开披露的反腐事件。据相关人士透露,作为头部房企,绿地内部一直有开展反腐、内审工作。此次公开发声明,是因为舆论误会了集团同名高管。此前大部分反腐、内审都是以内部处理形式完成的。
绿地公开可查的最近一次反腐事件发生于2015年,时任绿地集团安徽事业部董事长石文红(后任绿地集团副总裁)因涉嫌对安庆城投公司原董事长张吉林121万元贿赂被批捕。
所以说,“陈军事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其背后涉及的经济违纪和地产龙头企业反腐问题。绿地集团作为上海本地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同时也是国企,这次事件如果证实涉及腐败,或将反映出绿地在反腐和监察工作方面的漏洞。
截至发文,身处舆论漩涡的绿地集团没有更多回应,而这次的事件带给绿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大瓜”不断的背后,绿地集团的声誉却陷入低谷,但其实,比声誉更具危险性的,是绿地集团的债务危机。
绿地集团创立于1992年7月18日,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中国A股实现整体上市(600606.SH),并控股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据绿地集团官网显示, 其2019年销售金额为3880亿元,居全国第六位,位列上海房企第一位。
营收方面,根据公司2019年年报,绿地控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8亿元,同比增长23%;利润总额306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0%。
然而公司股价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目前,绿地控股股价为5.62元,自2015年37.55元的高位已下跌超87%,市值蒸发3800多亿,目前公司市值为683.9亿。
作为龙头房企,绿地集团的债务危机并不是特别醒目。毕竟,绿地的营收规模在房企中遥遥领先,遮蔽了其它“瑕疵”。
上个月底,绿地集团发布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绿地实现营收4278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增长30%。
两项“猛增”,看起来是不是很顺眼?只是,即使是龙头房企,也怕和别人比较。
据媒体发布的2019内房股营收和净利润排行榜,去年有17家房企营收增速在50%以上,而绿地控股的23%营收增速仅排在第43位,净利润在150亿元以上的房企有8家,绿地位列其后。
营收与净利润相差悬殊之外,高负债是长期困扰绿地的难题。
2019年末,绿地控股的总资产约为11457亿元,总负债为10143亿元。而2015年至2018年,绿地有息负债分别为2040亿元、2855亿元、2667亿元、2897亿元,到201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937.4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96.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868.84亿元,两项总计高达1165.69亿元,规模破千亿,占比已接近40%。
绿地的高负债,同样可以参照其他龙头房企。2019年末,万科的有息负债余额不到2600亿元,其签约规模超过6300亿元,相比之下,绿地有息负债2937亿元,签约规模却不到39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剔除预收账款后,2019年,绿地控股的负债率维持在历史高位的82.81%,与2015年最高时的85.07%相比几乎没有明显下降。
媒体称,在2019年营收超千亿的A股上市房企中,绿地控股是唯一一家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仍然超过80%的房企,而且,2019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是公司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了。
与此同时,绿地控股的净负债率也在龙头房企中“领先”。
图源:雪球
根据Wind统计,2015年至2019年,绿地净负债率分别为273.99%、288.12%、215.03%、176.33%和155.6%。在A股上市房企中,2019年营收过千亿的房企,仅有一家连续五年净负债率都在100%以上,这便是绿地控股。
业绩会上被问及公司流动性是否承压的问题,绿地控股管理层给予否定答案,强调公司注重流动性和现金流,并针对此做了相应的计划,按季度做测试,加之回款率较高,公司流动性并不处于承压状态。
问题是,绿地回款率真的“较高”吗?要知道,一般房企的回款率在80%左右,一线龙头房企中的佼佼者回款率在90%以上,而2016年至2019年,绿地控股的销售回款率分别为79.41%、79.97%、76.59%和77.58%。
这说明,绿地的资金链不容乐观。最典型的,当属有“华中第一高楼”之称的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去年11月传出停工,停工原因是开发商拖欠工程款。从2011年开工时立志打造超越上海中心的“中国第一高楼”,到后来主动缩水到500米,降级成为华中第一高楼,其中顶部设计也不得不从“火箭发射”的“尖头”更改为“平头”。
近两个月后,绿地控股董事长张玉良回应,“这个项目15万平方米的裙楼已经开业了,说停工简直是个笑话。重大战略项目怎么可能随便停工?”
然而,无独有偶,武汉绿地中心被曝停工后,有未来“西南第一高楼”之称的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项目也陷入“停工”漩涡。当时,媒体称,这一项目停工超过百天。
曾经,绿地集团给外界的印象是:“中国最会盖摩天大楼的公司”,但如今,一方面高负债低回款,另一方面,一批摩天大楼“吸血”,媒体发出疑问,绿地“会不会被拖垮”?
尤其是疫情爆发后,整个房地产行业深受影响,市场成交出现断崖式下滑,回款问题进一步凸显。为此,绿地集团推进线上营销,“将回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促进现金回笼”。
不难看出,不管是高负债,还是低回款率,或者是疫情影响,都比旗下员工牵扯出的“瓜料”更危险,都是绿地集团需要直面的难题。如果积重难返,以至于资金链断裂,绿地恐将难以收拾。
如今,一次内部贪腐调查,因一名区域中层人员的桃色事件,将绿地推到舆论风口,这会给奔赴于4000亿道路上的绿地带来什么变化?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