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内容

26岁​女生涉嫌​集资​诈骗1400万​——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骗子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  点击量:185 
字号:

心理学中,关于欺骗的研究一直很热门。由于人类的内心有着太多的缺陷,因此,想要欺骗一个人其实比你想象的要简单。

如何才能避免欺骗呢?通常来说,一个人想要你用你的心理弱点去骗你,就一定会从这个方向做文章,那就是调动你的情绪。

(1)情绪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情绪的作用非常巨大,这点就不多做赘述了。但同样,情绪带来的危害也同样巨大。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骗局的得逞,都是因为我们控制不住情绪所导致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绪和理智是相对立的。当人们情绪上头,体内激素开始分泌的时候,此时人类大脑中理性思考的区域就会被抑制,智力会下降的厉害。

简单说就是,当你的情绪上线时,智商就下线了。

(2)骗子是如何调动情绪去欺骗我们的?

调动情绪,不用是某种特定的情绪。事实上,无论是恐惧,不安,害怕,还是高兴,快乐,兴奋,甚至是同情,怜悯,都能被骗子作为欺骗手段。

现实中,我们常见到的骗局,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a.利用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

这种常见于各种陌生人诈骗中,比如开头一个电话,告诉你陷入了某某案之中,先恐吓你一番。当你陷入到惊恐,担心的情绪之中时,智力会低的可怕。

在局外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想,这人这么这么傻,这么明显还上当。但真正身在局中,感觉就不一样了。

b.利用兴奋等正面情绪

正面情绪同样是我们的心理漏洞。为什么古人说“无欲则刚”,就是因为各种欲望,各种激动和兴奋,会让我们丧失理智,从而做出很多很“奇葩”的举动。

c.利用怜悯,同理心等情绪

人们在感动时,同样会丧失理智。因为感动会给我们一种“沉浸式体验”,不仅会蒙蔽我们的智商,还会削弱我们的感官。

现在各种“卖惨”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

(3)如何避免

通常来说,想要成为一个“感情的人”是不现实的,性格最难改变,容易动情的,无论受了多少伤,还是容易动情。

我们要做的,是给自己提个醒。每当自己沉浸于某种情绪时,反问自己一下“我现在是理智的么”,“是不是有什么人在利用我?

养成习惯,有情绪的时候不做决策,等平静下来,再来做事。这样的话,就能帮你避免大多数利用这种心理弱点所设下的骗局。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