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5日),扬州市清明祭扫迎来高峰,记者采访发现,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扬州文明祭扫已经渐成风尚。而在祭奠亲人的同时,缅怀英烈、传承爱国精神也成为很多市民的自发之举。
上午,记者在扬州墓园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很多人都手捧着鲜花,采用文明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墓园用于焚烧纸钱的铁桶租用量较以往明显减少。扬州墓园园区管理部副经理秦振蓬介绍,园区内倡导鲜花换纸钱的活动,尽量引导市民用鲜花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少烧纸钱或不烧纸钱。市民们表示,鲜花同样能代表他们对前人的哀思,而且鲜花比纸钱留存的时间更长。
目前,扬州墓园已配备近200个高清摄像头,设置80多处消防器材摆放点,并从社会招募100多名志愿者,全力保障清明期间的祭扫安全。志愿者主要负责引导市民找到墓穴位置并进行清洁卫生的工作,如果有孩子在湖边玩耍,也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除了各大墓园人流如织,清明小长假,扬州市各界群众也纷纷自发前往烈士陵园进行悼念,其中包括散客、自发组织的游客、单位团体以及烈士家属等。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不少市民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市民表示,孩子以前都是在书本上学习了解烈士的光辉事迹,今天带孩子亲身参观烈士纪念馆,提前接受爱国教育,对于革命文化的传承教育特别重要。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刘欣、郑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