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国和苏联关系开始决裂,中国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为了时刻准备作战,毛主席提倡全国各省都要建立战略基地。1966年,经过相关考察研究,最后决定在重庆建立第二个核原料工厂。
为了不泄露建设地点,专程调来54师的工程兵参与工作。对外宣称是建设新化工机械厂。建设地点设在重庆涪陵的一个深山小镇子里,为了高度的保密,这个镇上全部被拆迁,地名也消失在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个事情的重要性。
1967年2月正式开工,那时设备不先进,全靠人力操作。人力不够又添加了三个建筑公司,负责交通这块,确保运输顺利。另外,一万多涪陵农名工,以及各地派来的技术人才等都参与其中,大约6万多人。
总共花费17年的时间,工程完成了百分之85,1984年才停止。停建原因是由于国际局势有所改变。大致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规模也是非常的壮观。山体里有许多的洞室,道路等,可以说就像一个迷宫。
报道称,816核工厂其后当了26年的化肥厂,最终于2010年重焕生机,成为旅游景点——冷战时期的这个古怪产物,可谓遭遇了不可思议的命运转折。
不过,对以前的很多工人来说,816工程至今仍让他们咀嚼着苦涩的遗憾。
“当初,这个项目让这些年轻人付出了太多,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现年68岁的老兵陈怀文说。他曾于1969至1974年间在金子山参加挖掘工作。“我们需要让公众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否则将是对我们的努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
为了应对这种担忧,相关部门最近对816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翻修。自从它于2016年9月重新开放以来,游客们——外国人也首次加入了进来——现在可以参观这个山洞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洞内有总计将近13英里(约合20.92千米——本网注)长的通道。
报道称,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一群游客由一名身穿军装、脚踏作战靴的热情导游带领,在位于路边的其中一条通道入口处爬上一辆高尔夫球车。车子载着大家直接钻进金子山的山体深处,冷空气从耳边呼呼掠过。名叫戚泓(音)的导游对着麦克风讲解道:“这个洞不仅代表着816工程工人们的努力,还代表着中国国防史和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