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电视全球年销量超过2亿台,以调查公司中怡康的2000元均价数据测算,电视产业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五至十年总产值超万亿元。当前由于LED/激光电视的爆发,行业或许开始重塑。
海信集团总裁、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表示,收购后,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化进程。
东芝电视品牌未来是否会消失?根据公告,海信将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海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竭尽全力做好两个品牌的运营,加大全球市场的渗透率,向全球提供给有竞争力的智能电视内容运营服务,在日本市场实现高成长。目前,东芝电视销量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海信在日本市场是本土品牌之外市场份额最大的外资品牌。
资料图:2008年1月日本松下电器将公司名称改为“Panasonic”。
不少日本家电品牌被中国公司控制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只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中高端品牌崛起的一个缩影。目前,除索尼、松下外,以“日本制造”闻名的日本品牌家电业务不少被中国公司所收购和运营,成为原汁原味的中国产品,只是还挂着日本品牌的Logo而已。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2015年12月,创维收购东芝印尼电视机及洗衣机业务;2016年3月,美的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等;之前,长虹收购了三洋电视中国业务;海尔收购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苏宁并购三菱重工空调在中国的品牌运营权;TCL收购三洋电视墨西哥工厂及品牌运营公司90%股权;鸿海收购夏普之前,海信收购了夏普美洲地区的电视业务及品牌授权,等等。
电科技CEO徐建文称,短期看,索尼电视没有卖的可能;而松下电视已经撤出中国,其他在华业务正常,电视业务被收购不太可能,因为松下其他业务良好,还没到“卖孩子”的地步。
不过在一些家电行业人士看来,按现在行业发展趋势,中国公司吞噬更多日本品牌的脚步还会继续。
彭健锋称,品牌国际化意味着要把生意做到数十个民族、文化、语言、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要取得当地消费者的认知、购买与信任是个漫长过程。中国制造业普遍品牌集中度不高,每个品牌单独搞国际化不见得都能成功,抓住日系品牌退出消费电子领域机遇,并购取得其品牌资产与专利资产,不失为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延伸——
还有这些国际品牌被中国企业“买了”
除了收购日本家电品牌外,中国制造企业这些年在国外让国人提气的“买买买”,不禁让人还想到了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这场中国汽车史上最大并购案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有声音认为“弱小”的吉利无力实现沃尔沃的复兴。但数据证明,沃尔沃成功摆脱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16年全球销量达534332辆,连续三年刷新销量历史记录。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外,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和摩托罗拉、海尔收购美国通用GE家电业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石油公司(Nexen)、TCL并购法国的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供应商汤姆逊、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双汇收购美国猪肉制品企业斯密斯菲尔德、北京首农集团与中信农业收购全球最大肉鸭品牌英国樱桃谷农场公司等,这些各个行业领域的并购都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