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这个词自从315晚会之后,就一直成为社会上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之所以电子烟会这么敏感,与国家对于电子烟的监督和管控不够完善有关,不过今日有最新消息称国家将对电子烟出台标准,预计今年年内就要发布出台。
6月3日,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审查完毕,目前正处于批准状态,项目周期是24个月,下达日期显示是2017年10月11日,按照计划时间表来看,在今年年内应该就要发布出台。
国家标准计划《电子烟》由TC144(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烟草专卖局。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此外电子烟液 烟碱、丙二醇和丙叁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也已经处于批准状态。
众所周知,烟草作为特殊商品,商家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才能进行销售,而且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电子烟并不在《烟草专卖法》限定的专卖范围内,而是被当作电子医疗设备经销,且大量电子烟产品是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买卖,处于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估的“叁无”状态。此外,由于购入门槛较低,且没有购买限制,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学生也可以轻易获得电子烟,电子烟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蔓延趋势,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不难看出,正是行业标准缺失、网络平台失语,才使得网售电子烟获得了生长空间,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行业乱象。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售电子烟不能处于监管盲区。尤其是在电子烟市场如野草般疯长的语境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出台电子烟的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电子烟市场的准入门槛和销售门槛,实现对电子烟的有效监管;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像传统香烟那样采取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对电子烟的生产、销售的管制,杜绝电子烟对公共健康的危害。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当积极履行监管责任和社会责任,决不能为了实现眼前利益最大化,我行我素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样子”监管。只有线上线下一起联动,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堵漏机制”,才能消弭电子烟的监管盲区,从而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添砖加瓦,营造更加健康地公共环境,这才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
去年国家管控的重点是P2P,而今年国家将重点转移到电子烟行业上,电子烟出现的本初目的是好的,为了让人们摆脱传统香烟的依赖,减少对自己健康的危害,但是由于缺乏监管,让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相信在电子烟标准出台之后,国内的电子烟市场乱象将会有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