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据央视新闻援引日本经济新闻6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据科技日报微博消息,据日媒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称,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第一个证明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的证据。
2020年12月,“隼鸟2号”的回收舱从小行星“龙宫”返回地球,并带回约5.4克行星表面样本。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名誉教授小林宪正表示,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发现多种氨基酸“史无前例”,甚至可能暗示地球以外存在生命,这也意味着氨基酸可能存在于其他行星和天然卫星上,暗示生命可能诞生在宇宙中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地方。
此次,“隼鸟2号”采集样本来自不受阳光或宇宙射线侵蚀的小行星地下物质,对其分析是在没有将其暴露于地球空气中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了外层空间中也存在生命的组成部分。
新华社报道称,“隼鸟2号”于2014年发射,2018年6月抵达“龙宫”附近并采集了小行星岩石样本,“隼鸟2号”回收舱于2020年12月返回地球。有关研究成果还在汇总阶段,今后详细的分析数据将通过论文发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某些氨基酸与生命的形成关系密切。有一种学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也存在氨基酸,但由于地球温度变高而消失,之后陨石再次将氨基酸带到了地球上。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视频截图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是形成生命不可或缺的有机分子。虽然还不知道氨基酸是如何到达古代地球的,但有一种理论认为,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氨基酸就已大量存在,但在地球被岩浆覆盖变得极其炎热后便不复存在,但随后又被流星从外太空重新引入。也有理论认为,氨基酸本身就存在于地球表面。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氨基酸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物质,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大量不同的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完成生命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但发现氨基酸并不能证明地球以外就有生命。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卢恒谦指出,首先,生命的构成至少需要20余种元素,远不止氨基酸所含的碳、氢、氧、氮等;其次,除氨基酸外,生命的构成还需要其它许多条件,也会受到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有氨基酸不能产生目前地球上定义的生命体。
此次氨基酸的发现只是提高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想最终证实,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发现化石等。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海外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微博、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