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郭威的“养母”正全心全意地陪着“亲儿子”,虽然从人之常情上来看,这是可以接受的图景。但是真要是面对家庭层面的财产分配时,很可能又会是一场家庭层面的纷争。要知道,在人性的纷杂里,不只是有道理可讲就行,还需要“放得下执念,守得住包容”。当事人姚策的问题只算是其中一环,也是最不可接受的一环。而回到最为根本的问题上,两家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亲儿子,虽然当事人姚策的日子已经不多(从“病危”,“立遗嘱”,“回老家”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对于亲生父母来讲,终究还是会因孙子的存在得到一些长久安慰。而对于当事人姚策的养父母来讲,终将会面临“失子之痛”,而当事人郭威的存在,除却是找到亲生儿子的欢喜,更是一种余生的安慰。因为,对于当事人郭威来讲,不仅是他自己,更是当事人姚策的替代者。毕竟,有些关系是永远无法被抹去的。
当事人姚策可能拿到的财产分配会更多一些。一方面,案件赔偿款项会留给当事人姚策,另一方面,当事人姚策还能在养父母的家庭中拿到属于自己的部分财产,并且就早前的报道,他的生父母也会分配给他一部分。与此同时,回到当事人姚策的身后事里,当事人郭威是他牵绊两家父母唯一的抓手。一边是养育恩情,一边是生育恩情,这种时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反而成为最紧密无间的兄弟。但是这也需要当事人姚策在既定的遗嘱里能平衡两家人的关系,要不然当事人郭威会面临进退两难。
在后续的案件推进上,当事人郭威之所以“隐形”或“失声”,就在于当事人姚策的声浪太大,如果他强行的介入进来,很容易被误解或误伤。但是,事到如今,当事人姚策的病情已经进入晚期,他就是不想出来发声,也会被强行的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