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晚新视觉网1月10日报道。长沙的周女士称元旦假期去妹妹家做客,在进入小区不久之后,就把自己刚买到价值5000元的手机弄丢了。虽然找到了拾得者,但对方却将她的手机丢到了垃圾桶旁。
周女士前去妹妹家做客时,将手机装到了口袋里,一不小心从口袋里滑落,但她本人并不知情,直到到达妹妹家周女士才发现手机不见了,于是马上拨打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根据电话那头传过来的声音,判断拾得者正在小区的美容院做美容,于是周女士的妹妹前去美容院寻找。但美容院的老板娘则表示这个顾客已经离开了,顾客删除了她的微信无法提供联系方式。
老板娘不愿意提供拾得者的联系方式,周女士的妹妹就在业主群内发布了寻物启事,但没有人与她取得联系。周女士认为既然手机已经被人捡到了,很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不归还,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吗?这部手机对于周女士是很重要的,手机是刚买的,里面有很多不可丢失的工作文件。
通过业主群内的一位住户的帮助,终于联系到了拾得者,但对方则表示周女士的妹妹前去索要手机时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让她很不舒服,质问到:我有必要保管吗?拾得者的情绪比较激动,这一次交谈没能顺利解决问题。在社区进入协调之后,拾得者表示自己因感觉很不爽,已经将手机关机,丢在了垃圾桶旁边。就此问题双方还在协商中。
网友这样评论:"看来以后失物也不能捡了,还得做好被人骂的准备。""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是你丢失的,捡到应该归还是对的,人家又不归,还不丢垃圾桶旁,为何不检点自己呢"""既然丢失了东西,人家捡到就要好好的感谢人家,口气不好是不对的,所以说路不拾遗优于拾金不昧。"
大部分的网友都是非常了解拾得者的心情,虽然捡到东西应该归还,不要求对方予以回报,但最起码应该好好说话。
2017年7月份的一个上午银行网点走进一位司机师傅,他向大唐经理询问自己捡到了一个钱包,但里面没有失主的信息,是否可以通过银行卡找到失主。这时失主正在银行中办理挂失手续,看到自己的银行卡失主情绪激动,竟然将司机师傅当成了小偷。如果不是大堂经理站出来作证,司机师傅怕是要跟着这位男子去到派出所澄清了。
好在失主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司机师傅之后马上道歉,并打电话给司机师傅所在的公司,感谢了他的拾金不昧。虽然被冤枉了,但司机师傅表示能够理解失主的心情,看到自己丢失的银行卡在别人手里难免会激动。
捡到东西不还一般是违法的,《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丢了东西着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千万不要因为情绪的影响而迷失自己的判断,冤枉了好人。
文案丨耕野
编辑丨蓝逸飞
(部分参考来源: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