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的人才,在权势斗争当中展现出了各自的实力,也在群雄逐鹿当中站稳位置显露出锋芒,在利益争夺中能够呈现出这些人物的性格,文学作品中也不乏相关描述。譬如《三国演义》当中就有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均因足智多谋,在出谋划策上为各自的主公贡献了力量,但有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后人堪称草包,为何司马懿孩子颇有才气?其实可以从二者家风中可见一般。
诸葛亮本身就是为主公鞠躬尽瘁的形象,带有一分悲壮色彩。即便是年已垂暮,仍旧奔走效劳,为刘家事业奋斗。与此同时他本身的性情也传递给了后人,在他的管教之下,他的孩子们也呈现出了忠贞之士的特征。
诸葛尚和诸葛瞻在战斗中阵亡,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足以看出诸葛亮的家风尤为严谨。培育出的孩子都英勇无畏,为了理想可以献出生命。但这也是诸葛亮性格上面的“缺憾”,因为诸葛亮太注重忠字,他在刘家事业当中奔波耗尽精力,并未将自己的智谋真正展现出来。如果诸葛亮反客为主,拿到政权或许他面临的局势会截然不同。也正是他内心对于忠义的坚守,使得他的后人身上也带有类似的潜质,最终并未展现出过人才能,仍旧是忠臣模样,看似草包,实则是恪守忠心的人才。
再者就是诸葛亮亲力亲为的姿态,让后人并没有获得良好的锻炼机会,他为人谨慎,总是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情,即便是出兵也是亲自领队,可以说诸葛亮在培育后代这一件事情上并无出色才能,因而他的子孙没有才华并不难理解。
至于司马懿的孩子颇有才气,其实是因为他一直韬光养晦,通过隐忍求生,但是他却不断将思想灌输给孩子,使得自家孩子深谙生存之理。司马懿本身就经过环境的重重考验,在耳濡目染之下,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生存也付出了很大努力。恰恰是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才让司马懿一族掌握政权。
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威名其实也是受到司马懿的福荫,在司马懿得到政权后交由他们,由此可见,在印象当中诸葛亮的后人堪称草包,司马懿孩子颇有才气,虽然有其原因,但其实略失偏颇,因为价值取向不同招致不同的后果,秉持着忠心的诸葛一族,自然在阴狠之道上不及夺权的司马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