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的计划,甚至让尤为重要的高考都延期一个月。
面对高考延期的消息,高兴的恐怕只有家长,对于那些背负着重大压力的孩子们来说,顶多就是多了一个月的煎熬。
00后高四学生自杀
十七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这个年龄不应该是绽放的年龄吗?
可是孩子们好像根本无暇自己的青春,因为他们被繁重的学业和父母的期望以及周围人的优秀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这个带有严重悲情色彩的一年年初,马上到年终的时候,好像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可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终究还是发生了。
云南一个读高四的00后孩子在高考马上来临前选择了自杀,并对这个世界说出了心里话:对不起,我尽力了。
对不起,我尽力了,还是没有办法战胜我自己,没有办法继续前行,这次等待我的无疑还是失败,可是我的人生不允许我失败,而我又没有办法超越,好像只有死路一条……
这就是选择轻生的潜台词吧。
两次失败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我的同学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她虽然特殊,但是恰恰说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小迪,一个初中时候非常优秀的女孩子。
小迪初中的时候班级排名一直是第一或者是第二,到了初三的时候她的成绩出现下滑,不过还是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高中对她来说算是一场噩梦吧。
小迪头脑很好,但是她不适合重压下学习。
同学们疯狂的学习让她有一种不能呼吸的感觉,她生怕自己被落下,所以也加大了自己的学习量,晚上加班加点,她甚至开始跟同宿舍的女生比拼谁能学到最晚。
她自己回想那段时间,这样评价:没有目的的比拼,对于我而言是这样的,我的学习效率直线下滑,每天盯着书本不知道在想什么,脑子很乱,我最无法克服的就是考试的时候根本不能专心看题目,我越是控制自己不去乱想,各种记忆越是涌上来,这让我非常痛苦。
父母的压力,同学的压力,个人的压力,种种一起涌上来,让她两次在高考考场上失败了。
小迪没有选择放弃,她觉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了,她不相信自己的天分比不上别人,不相信自己的头脑比不上别人,她觉得她自己明明可以很优秀。
小迪做了一个改变她人生的决定,她选择在家复读一年,远离学校的高压环境。
这一次奇迹真的发生了,距离高考2个月的时候,她选择回到学校生活,而她选择的学校是当地有名的差等生学校,即使是高考前夕,这里的学生们也依然在谈论着八卦,没有谁在认真学习。
小迪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变得很安心,因为她感受不到紧迫感,可以专心研究知识点。
小迪最终以一本线的成绩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
个体不同,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
学校经常喜欢复制“学霸作息表”,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成效,学校往往鼓励学生们延长学习时间,加大学习量,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这种方式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成绩。
确实,不少人顶住了高压,适应了下来,可是还有很多人无法适应,反而出现了反作用。
我们说,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智商,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应试教育下,学习的目的好像变得很单纯,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可是很多案例却告诉我们,那些真正取得好成绩的,往往不是把这个作为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目的。
那些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可以活学活用,取得优良成绩的人,往往会把焦点集中在如何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上。
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容易让一个人走上延长学习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在重压下变得焦虑不堪,而后者往往让一个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学习中获取快乐,成为真正的赢家。
我想,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盲目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真正可以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学校的学习方法,无限制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