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三
来源|九流财经
对于百事可乐收购“百草味”,有两个解读:
一种是,卖公司是一门好生意。这次百事可乐从“好想你”手里收购持有“百草味”品牌的郝姆斯股权,价格是7.05亿美元,溢价5倍,价格不低。有一种观念是,做企业就像养猪,养大了就应该卖掉。硅谷有很多创业者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去创办企业,一旦企业被收购就一夜财务自由,转入一下次创业,成为连续创业者,把创业作为一种职业。国内也有很多IT企业曾被BAT收购。
另一种是,“好想你”可能会重蹈当年乐百氏、小护士等覆辙,被收购后很快被“雪藏”,然后消失,在市场上没有被打败,而以被收购的方式被消灭。
今天三三重点说说第二种。
上世纪90年代,当时很多民族已经在全国形成很高的知名,正如日中天时被外资收购,刚开始还一片叫好声,以上傍上了大树,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品牌有的直接被雪藏,有的虽然还在市场上存在一段时间,但被外资有意无意边缘化,逐渐衰落,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品牌主要集中在日化、饮料行业。
日化有中华牙膏、小护士、美加净、熊猫、活力28、羽西、三笑、大宝、丁家宜等。
饮料有北冰洋、乐百氏、天府可乐、崂山可乐等。
上世纪八九年代,这些品牌可以说家喻户晓,如今多半已消失
1990年,美加净被庄臣以1200万元收购,第二年,销售额就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4年之后,上海家化以5亿价格收回。不仅在价格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可悲的是,美加净至今仍不复当年之勇。
1994年初,当时全国知名的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如今已经少见其身影了。
同于1994年,“熊猫”被宝洁收购,众所周知,宝洁后来大推自己的汰渍、碧浪等产品,“熊猫”很快从市场上消失。6年之后,北京日化二厂花费巨大代价收回熊猫,但现在已不见熊猫踪影。
“活力28”则于1996年与德国邦特色公司合资。当时对方承诺一半的洗衣粉使用“活力28”品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小护士”一度在国内排名第三,品牌认知度达99%,但2003年被欧莱雅收购后,也从市场上消失了。同样被欧莱雅于2004年收购还有“中国红”品牌羽西。
以生产牙刷而著名的三笑于2005年被高露洁收购。
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当时的价格是以23亿元,很多人为卖了个高价而高兴。很快“天天见”大宝也见得不多了。
可以说,中国的日化品牌几乎被外资收购贻尽,上世纪90年代还占据着市场主要位置的民族品牌,很快全军覆没。最近十多年,人们用的洗发水、洗衣粉,几乎是全部的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化妆品也难见民族品牌的影子。
整个日化行业,民族品牌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消灭。
饮料行业也是重灾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中国饮料民族品牌特别是可乐品牌的“火葬场”。
上世纪90年代时,乐百氏的AD钙奶和纯净水,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弱于娃哈哈,但2000年被达能收购后很快消失。
娃哈哈也曾与达能合资,差一点重蹈乐百氏覆辙,好在宗庆后强势抵抗,爆发著名的“达能之争”,才让娃哈哈幸免于难。
北冰洋曾与百事可乐合作,后来品牌被收回,但时间流转,天下已变,这个中国最老牌的饮料品牌,终究没有逃脱消失的命运。
最可惜的是可乐。生产出中国第一瓶碳酸饮料的崂山可乐,上世纪90年时,曾占据全国20%左右的市场,在青岛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80%,但被可口可乐收购后,很快停产,2004年收回,青岛方面一度想重启市场,但无奈已无力回天。
天府可乐也一度占据全国75%市场,还卖到了国外,在俄罗斯等设了厂,在美国设有代理机构,是当时国内的八大饮料厂家之一。1994年,天府可乐连品牌带配方被卖给百事可乐。几年之后,四川方面拟要回品牌和配方,打了多年官司,直到2016年才收回,重启市场后没有重现当年的盛况。
如今,中国的年轻人,说起可乐,只知百事和可口了。
这对来自美国的可乐巨头,加上达能,以收购的方式,消灭了中国的民族可乐,甚至可以说,消灭了中国饮料的民族品牌,
如今“百草味”,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地位,显然难与当年的美加净、小护士、活力28、天府可乐等相比。这一次,它会重复前辈的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