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内容

从​梵高​的烈日、毕加索的夕阳到亚历山大·考尔德野性十足现代主义

发布时间:2019-04-19   来源:  点击量:376 
字号:
人来人往的拉马丁广场的拐角,对面就是进入法国南部阿尔勒的古罗马门。这个地方对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一生都至关重要。身后是罗纳河,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梵高曾在这个码头画下了河中闪烁的倒影。前面是一条破败的商业街,通向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花海,而它们曾一次次地出现在梵高的画作中
梵高曾旅居过很多地方,从阿姆斯特丹的故乡出发,在比利时矿业城市蒙斯传教,走过巴黎的蒙马特、普罗旺斯的圣雷米和阿尔勒,最后来到见证他匆匆走完37年人生的瓦兹河畔欧韦
虽然许多城市都有着梵高的踪迹,但你很少能在这些地方看到梵高的原作,通常都是化作某种现代遗产成为旅游胜地,经受游客的凝视。在阿尔勒的梵高基金会(Fondation Van Gogh in Arles),每年至少都会一副梵高的原作在此出现,因为这里永远于梵高有着特别之处
梵高于1888年迁至阿尔勒,原因是他希望获得“不同的光线”。阿尔勒时期成为梵高一生中最高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绘制了像《向日葵》、《黄房子》和《卧室》这样的杰作。在这里,梵高的个人生活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转折;在这里,他与好友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用刀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入住了当地的精神病医院
在这个2014年开放的深负盛名的阿尔勒梵高基金会机构中,除了展出梵高博物馆和库勒-穆勒博物馆的藏品,还会借展许多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重新诠释梵高
2018年4月21日开幕的展览“烈日,夕阳,野性十足的现代主义(HOT SUN, LATE SUN. UNTAMED MODERNISM)”试图从艺术家们对“太阳”的自由探索开始,一方面探讨艺术家与地中海地区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探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对太阳的诠释
象征一天的结束的“夕阳”则出现在毕加索晚年的作品中,其最后的光芒自然与艺术家的高龄相对应,毕加索充满了紧迫感,转向正式缩写,正如1970年“老人”所见证的那样。一幅草率和流畅的画作 ——在过去被认定为“涂抹”,但重要的是从过去中解放出来——这是展出的七幅毕加索画作的共同特征。所有作品都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创作的,当时毕加索住在穆然的Notre-Dame-de-Vie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